在多伦多生活了十多年,我申请中国签证的次数不下五次,每次都有新发现。第一次是2018年,我计划回上海探亲,那时刚搬到这儿,啥都不懂,结果填表时错了个小细节,硬是多跑了两趟签证中心。后来帮朋友办过商务签,自己又申请旅游签,慢慢摸清了门道。现在,多伦多的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CVASC)就在市中心,流程优化了不少,但坑还是有的——尤其对新手来说。这篇博文,我就把亲身经历的全流程和实用技巧掰开揉碎了讲,希望能帮大家省时省钱,别像我当初那样折腾。
准备工作是关键,别小看它。你得先列清单:护照有效期至少六个月以上,最好有一年缓冲;照片必须是白底、33mm x 48mm的规格,我头回在药房拍的就被打回了,因为背景有阴影——后来我直接去CVASC推荐的照相点,一次搞定。邀请函或行程单不能马虎,如果是探亲,国内亲属的身份证复印件和邀请信得原件盖章;旅游的话,酒店预订或行程计划要详细,别随便编个地址,签证官会查的。别忘了下载最新的申请表,官网常有更新,填错了重来就浪费时间。一个朋友去年漏了健康申报,结果被要求补件,拖了整整一周。
在线填写部分,我建议用电脑操作,手机容易出错。申请表叫COVA,先在签证中心网站注册账号,一步步填个人信息、旅行目的和行程。这里有个技巧:描述旅行目的时,别写得太笼统,比如“探亲”就注明“探望父母”,避免被问东问西。上传照片得是JPG格式,大小在30KB到80KB之间,我试过压缩工具,效果不错。填完提交后,打印确认页和申请表,签名处别忘手写——电子签名无效。预约时间要早抢,高峰季像暑假,slot很快满,我通常选工作日上午,人少处理快。
去CVASC递交时,带上所有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我习惯多备一份防丢。中心在393 University Avenue,交通方便,但停车难,我建议坐地铁。进门安检后取号排队,等待区有Wi-Fi,但别指望快——平均等30分钟。面谈环节,签证官可能问几个问题,比如“为啥去中国”或“行程安排”,回答要简洁真实,别紧张。费用当场付,旅游签约150加元,加急另加钱,只收现金或借记卡,信用卡不行,我头回没带够现金,只好跑出去取。处理时间标准是4个工作日,加急24小时,但高峰期可能延长,我去年圣诞前申请,等了整周。
取护照时,凭回执单去同一窗口,检查签证信息无误再走——有个朋友签证类型印错了,差点误机。实用技巧上,我总结了几个省事点:文件用文件夹整理好,别散着塞包里;邀请函如果电子版,打印清晰就行,但原件更稳妥;多关注官网政策更新,疫情后要求核酸证明,现在取消了,但健康申报还得填。文化差异上,老外常忽略邀请函细节,比如没写清关系,导致拒签。最后,心态放平,流程虽繁琐,但按部就班就能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