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於人村高中的大门,我还能闻到那年秋天落叶的气息——那是一种混合着新鲜书本和青春汗水的味道。我记得高二那年,我坐在图书馆角落里,盯着大学申请表格发呆,心里七上八下的。升学这事,听起来光鲜亮丽,背后却藏着无数坑坑洼洼。老师们总说“提前规划”,可具体怎么规划?没人告诉你细节。我自己摸索了两年,跌过跤也尝过甜头,现在回头想想,那些失误反而成了最宝贵的财富。高中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你得学会在混乱中找到节奏。
升学指导这块,很多人一上来就盯着名校排名,结果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我见过朋友熬夜刷题,只为挤进常春藤,最后身心俱疲,申请信写得干巴巴的。秘诀在于“真实”:选专业不是跟风,而是挖掘自己的火花。比如我,当初迷恋物理,但一次社区义工让我发现更爱教育。大学招生官不是傻子,他们嗅得出包装过的谎言。花时间做课外活动,不是为了填满简历,而是为了故事——那个在科学俱乐部里失败三次的实验,教会我坚持比成绩更重要。写个人陈述时,别堆砌成就,讲讲你如何从一次失败中爬起。细节决定一切:找一个导师聊聊,哪怕只是校内的辅导员;他们能点出你忽略的闪光点。
校园生活呢?它像个万花筒,转得太快容易晕头转向。高一我拼命参加社团,结果成绩下滑,差点儿被家长训斥。后来学乖了:时间管理不是靠闹钟,而是“边界感”。每周留两个晚上给朋友聚餐或发呆,其他时间专注学习。别小看那些小圈子——在食堂闲聊时,我认识了学长,他分享的实习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压力大的时候,去操场跑几圈,汗水冲走焦虑,比任何心灵鸡汤都管用。高中不是孤岛,建立信任的关系网,关键时刻能救命。毕业舞会前夜,我因为考试崩溃,是死党拉我去吃冰激凌,才找回平衡。
回头看,於人村高中教会我的,不是公式或分数,而是“韧性”。升学路上,跌倒再站起;校园里,学会在喧嚣中静心。别怕犯错——那个没申请到的梦校,反而让我看清了更适合的方向。高中是场马拉松,不是冲刺;享受过程,比结果更珍贵。现在,我坐在大学宿舍里写下这些,窗外是陌生的城市灯光,但心底那份高中时光的温暖,从未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