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十四分,窗外的湖面还裹着一层薄纱般的晨雾。水汽凉丝丝地钻进鼻腔,带着松针和湿润泥土特有的清冽。翠湖山庄的黎明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只有远处偶尔传来一声水鸟扑棱翅膀的轻响,搅碎了倒映着黛色山峦的镜面。这地方的名字取得实在,翠湖——那水色,真真是凝了整片山林之翠。
我算不得什么旅行家,只是贪图片刻清净。城市里待久了,人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连喘气都带着股汽油味儿。选翠湖山庄,纯粹是被一张照片里,湖边木屋露台上,一杯咖啡氤氲着热气、对着空无一人的湖面的画面击中了。来了才知道,那份宁静,照片只拍出了十分之一。它不在喧闹的景区核心,车子需要沿着盘山路耐心地向上、再向上,拐过最后一个弯,当漫山遍野的苍翠扑面而来,湖水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宝石镶嵌其中时,心,才算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住的地方选了个半山腰的旧木屋。老板是本地人,话不多,递钥匙时只憨厚地笑笑:“木头房子,有点旧,但干净,推开窗子就是湖。” 何止是湖?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窗,整片山林的气息汹涌而入。屋里的陈设简单到近乎朴素,原木的桌椅,厚实的棉布床单,没有电视,角落里堆着几本翻得起毛边的旧书。晚上点起壁炉(是的,深秋的山里夜晚凉意浸骨),柴火噼啪作响,暖意混合着松木香弥漫开来,捧一杯热茶坐在摇椅上,窗外是深蓝丝绒般的夜空和碎钻似的星子——那一刻,真切地感受到“度假”二字的分量,是灵魂的松绑。
白天的时间,大半消磨在走路。翠湖山庄的妙处,在于它没有刻意雕琢的“景点”,它的美是铺陈开的,散落在步道蜿蜒的尽头。不必执着于地图上的标记,随意选一条铺着厚厚松针的小径往里走。空气是甜的,混合着腐殖土和植物汁液的味道。阳光艰难地穿透密林的穹顶,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走得深了,会遇见不知名的小瀑布,水流不大,叮咚作响,清冽得可以直接掬一捧洗脸。或者突然豁然开朗,一片隐秘的小湖湾呈现眼前,水清得能看见底下圆润的鹅卵石,偶尔有鱼影倏忽掠过。
记得有天下午,漫无目的闲逛,竟在湖边背阴处发现了一家极其不起眼的木头房子,门口歪歪扭扭挂着块小木牌:“老周家的豆花”。走进去,昏暗的光线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子慢悠悠地磨着豆子,石磨转动的声音低沉而规律。要了一碗热豆花,撒上他家自制的、带着焦香的糖桂花。豆花嫩得在舌尖一抿就化开,豆香醇厚,桂花的甜恰到好处,不是那种腻人的糖精味。老爷子也不多话,就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晒太阳,眯着眼看湖。那份滋味,那份闲适,成了我对翠湖山庄最温润的记忆锚点。
攻略谈不上,倒有些实在的心得。山庄里的餐厅选择不多,价格小贵,味道中规中矩。强烈建议开车十几分钟去山脚下的镇子,找本地人多的家常馆子,食材新鲜,做法地道,分量扎实,价格实惠得多。镇上的小市场也值得一逛,清晨有刚摘下来的山野菌子、带着露水的青菜,运气好能买到农人自己熏的腊肉,油亮喷香。交通上,山路蜿蜒,尤其雨后或有晨雾时,务必慢行,某些背阴路段秋冬易结薄冰。鞋子一定要舒适防滑,那些看着漂亮的小路,雨后泥泞得很。
如果你也厌倦了人潮汹涌、打卡式的旅行,只想找个地方喘口气,让耳朵歇一歇,眼睛被纯粹的绿意和蓝意洗涤,翠湖山庄值得你绕点路,住上几天。它不提供惊心动魄的风景,不制造热闹的喧嚣,它只是安静地在那里,像一位沉默的老友,用山风、湖水、林涛和缓慢流淌的时光,一点点熨平你心上那些看不见的褶皱。离开时,除了相机里几张模糊的光影,你带不走一片云彩,但心里某个角落,似乎被那湖水的翠色,永久地浸染了,沉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