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偶然在Markham街头闲逛时,被一股浓郁的香料味吸引了过去——那是一种混合了孜然、辣椒和烤肉的独特气息,仿佛瞬间把我带回了多年前的新疆之旅。作为一个常年漂泊的吃货,我对异国美食总有种执念,尤其是那些能唤起遥远回忆的滋味。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推开了西域食府的门,准备开启一场味蕾的冒险。
餐厅坐落在Markham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外表朴素得像个小作坊,但一进门,整个氛围就变了调。墙上挂满了色彩斑斓的挂毯和手工刺绣,角落里还摆着一架老式的手鼓,背景音乐是悠扬的维吾尔族民歌,轻轻流淌在空气中。服务员穿着传统服饰,笑容热情地招呼我坐下。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多伦多的郊区,而是置身于喀什的某个老茶馆里,那种亲切感让人瞬间放松下来。
翻开菜单,我直奔主题点了新疆的招牌菜:烤羊肉串、大盘鸡和羊肉抓饭。服务员是个维吾尔小伙,他一边记单一边用带点口音的英语推荐道:“尝尝我们的馕吧,刚出炉的,配羊肉汤绝了!”我笑着点头,顺便要了份酸奶解腻。点餐过程简单又流畅,没有那些花哨的推销,只有对食物的真诚自信。
第一道烤羊肉串端上来时,我的眼睛就亮了。五根大串,肉块肥瘦相间,炭火烤得外皮焦脆金黄,滋滋冒着油花。咬一口下去,孜然和辣椒的辛辣瞬间在舌尖炸开,但羊肉本身的鲜嫩多汁又平衡了那股劲道——这绝不是超市里那些冷冻货能比的。我记得在乌鲁木齐夜市上,当地人围炉而坐,一串串地撸着肉,边吃边聊家常。西域食府的味道,几乎完美复刻了那种烟火气,连烤串签子的温度都烫手,提醒着我美食背后的手工温度。
接着上桌的大盘鸡更是个惊喜。一大盆红彤彤的汤汁里,鸡肉块炖得软烂脱骨,土豆吸饱了浓郁的酱汁,入口即化。最妙的是底下铺的手工拉面,Q弹有嚼劲,蘸着汤汁吃,每一口都咸香浓郁。这道菜让我想起新疆的冬天,牧民们围在火炉边共享的热腾腾炖锅,它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温暖的仪式感。
羊肉抓饭作为压轴,简单却深厚。米饭粒粒分明,油亮亮的泛着金光,羊肉丁炖得香而不膻,配上胡萝卜丁和葡萄干的微甜,整体口感层次丰富。我慢悠悠地吃着,思绪飘到了吐鲁番的葡萄架下——抓饭在新疆文化里象征着团圆和富足,这份异国他乡的还原,让我心底涌起一丝乡愁般的共鸣。
整个用餐过程,服务员时不时过来询问口味,还分享了些餐厅的故事:老板是新疆移民,坚持用老家运来的香料和传统烤炉。这种细节让体验更真实,不像连锁店的流水线作业,而是有种家庭作坊的温情。结账时,价格也公道,人均不到30加币,性价比高得让人想再来。
走出餐厅,夜色已深,但那股香料味还在鼻尖萦绕。西域食府不仅满足了我的胃,更唤醒了对新疆那片土地的思念。在多元文化的加拿大,能找到这样一家坚守原汁原味的小店,是种难得的幸运。下次,我肯定带朋友来,一起分享这份跨越千里的美食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