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鴻福酒楼那扇雕花木门,扑面而来的是几十年未变的豉油焦香。这家藏在骑楼深处的老字号,菜单上印着斑驳的油渍,反而成了最诱人的美食地图。上周带澳门回来的姑妈吃饭,她夹起一块蜜汁叉烧时突然红了眼眶:\和四十年前嫁去澳门前吃到的滋味一模一样。\
头牌烧味是检验粤菜馆的试金石。他家的至尊烧味拼盘(198元)得赶早才吃得到,烧鹅皮脆得像玻璃纸,琥珀色的脆皮下凝着半透明油脂。更绝的是黑叉烧,用澳洲豚肉刷七次麦芽糖,焦糖层咬下去有\咔嚓\声,肉芯却嫩得渗出玫瑰色汁水。记得蘸点酸梅酱解腻,那是老板用云南青梅自酿的。
海鲜池里游着凌晨到港的东星斑,清蒸做法看似简单却最考功夫。上次主厨掀开蒸笼那刻,桌边瞬间安静——鱼身铺满手撕柠檬叶,蒸汽裹着果香窜出来。浇热油时\滋啦\一声,鱼肉应声绽开蒜瓣纹路(时价,约388元/斤)。建议留半碗豉油汁拌米饭,鲜得能吞掉舌头。
老食客都懂点那道其貌不扬的蟹肉竹笙扒豆腐(98元)。手工磨的山水豆腐颤巍巍卧在青瓷钵里,蟹黄酱里藏着现拆的蓝蟹肉,竹笙吸饱汤汁后变成金丝状。上周见个西装革履的先生连要三份打包,他说化疗的母亲只吃得下这个。
别被鲍汁鹅掌(168元)的价格吓退,这道功夫菜得耗两天制作。鹅掌先炸出虎皮纹,再和干鲍慢煨八小时,胶质浓到筷子能立住。有次碰见老板在训学徒:\汤汁挂勺要三秒才滴落,少一秒都不叫鲍汁!\
收尾必试古法马拉糕(28元/笼)。用土陶罐发酵的面糊蒸出蜂巢眼,上桌时还带着蒸笼的竹香。香港美食家蔡澜某次偷偷打包十笼,结果被眼尖的食客认出,从此店家在收银台贴了\限购两笼\的告示。
在这吃顿饭像闯进港片场景:穿香云纱的奶奶用长柄勺搅着煲仔饭,跑堂阿叔托着五层蒸笼在桌间穿梭。结账时别惊讶算盘声比扫码声多,那份手写菜单的皱痕里,藏着一代代人对镬气的执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