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踏進廣州粵香園,那種撲鼻而來的蒸籠香氣,就讓我瞬間回到童年。小時候跟著阿媽去茶樓,總覺得點心是種魔法,薄薄一層皮包裹著滿滿驚喜。現在長大了,跑遍全球嘗過無數美食,還是覺得廣州早茶最接地氣。粵香園藏在天河區一條老巷子裡,不起眼的門面,裡頭卻擠滿了本地老饕,清晨六點就有人排隊等位。不是那種華麗裝潢的網紅店,而是實打實的傳統茶樓,木桌椅、茶壺叮噹聲,還有夥計推著點心車穿梭,每樣都現點現蒸,熱氣騰騰上桌。
點心推薦嘛,蝦餃絕對是頭牌。粵香園的蝦餃皮薄得透光,咬下去不黏牙,裡頭蝦肉彈牙鮮甜,沒半點腥味。師傅說秘訣在選用珠江口的活蝦,當天凌晨現剝,拌上少許豬油提香,蒸的時間掐得剛好,多一秒就老。我常跟朋友開玩笑,這蝦餃像廣州人的性格,外表低調,內裡藏著滿滿誠意。每次去必點兩籠,配壺鐵觀音,茶香中和蝦的鮮,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燒賣也是我的心頭好,別看它小小一顆,粵香園的版本用豬後腿肉混鮮蝦打成餡,比例拿捏精準。肉汁飽滿,咬開瞬間噴香,頂上那點蟹子添了脆口感,不像有些店乾巴巴的。記得有次帶外國朋友來,他本來嫌油膩,試過後直呼是「肉餡的藝術品」。廣州茶樓文化深得很,點心不只是吃飽,更是一場慢活儀式。師傅們傳承幾十年手藝,每早四點就開工揉麵,堅持手工包製,機器做的哪來這種靈魂?
腸粉滑溜得像絲綢,米漿現磨,蒸出來薄如蟬翼。粵香園的叉燒腸最絕,叉燒肥瘦均勻,甜鹹交織,淋上特調醬油,微甜帶鮮。我偏愛加點辣椒油提味,但老廣們總笑我破壞原味。這道點心背後藏著廣府智慧,腸粉皮考驗火候,蒸太久就爛,太短又不熟。老闆娘分享過,她家三代做茶樓,腸粉配方從不寫食譜,全憑手感。這種經驗感,讓簡單食材昇華成記憶中的味道。
叉燒包不能錯過,外皮鬆軟帶甜,掰開熱氣冒出來,叉燒丁裹著蜜汁,油潤不膩。粵香園用荔枝木烤叉燒,煙燻香滲進肉裡,配上老麵發酵的包子皮,吃起來有層次。我常想,廣州早茶為何長盛不衰?或許因為它像城市縮影,忙碌中偷閒,一盅兩件就能聊半天。攻略小撇步:避開週末人潮,平日早晨去最悠閒;點心車來時別客氣,直接喊「要呢個」,新鮮出爐才夠味。
蛋撻收尾最完美,酥皮層次分明,撻心滑嫩帶蛋香,微焦表面是師傅的驕傲。粵香園的版本不過甜,吃完不膩口,配杯普洱解油膩。這趟美食之旅,不只是舌頭享受,更懂了廣州人對吃的執著。下次來廣州,別光打卡景點,鑽進老茶樓坐一上午,點心熱氣中,你會嘗到真正的嶺南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