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走进龍鳳打边炉,纯粹是个偶然。那天和朋友在香港街头闲逛,被一阵浓郁的骨汤香勾住了脚步。店铺藏在铜锣湾的一条小巷里,门面低调得几乎错过,但推门进去,瞬间像是闯入了一个火锅天堂。暖黄的灯光下,木质桌椅排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水墨画的龙凤图腾,透着东方韵味。服务员微笑着递来菜单,那份亲切感,让我觉得不是来吃饭,而是来老友家做客。
这里的汤底才是真正的主角。我点了招牌的龙凤双拼锅——一边是熬制12小时的猪骨浓汤,清澈见底却鲜得能尝出骨髓的醇厚;另一边是秘制麻辣汤,用了四川花椒和贵州辣椒,辣而不燥,麻得恰到好处,每一口都像在舌尖跳舞。食材新鲜得惊人,服务员介绍说,海鲜是每天从南丫岛直运,虾子活蹦乱跳,鱼肉片得薄如纸片,涮三秒就入口即化。牛肉选自澳洲和牛,雪花纹理美得像艺术品,蘸上特调的花生酱和蒜蓉油碟,那股子鲜甜在嘴里爆炸开来。
吃火锅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一场仪式。龍鳳打边炉的服务员个个是行家,他们会耐心教你怎么涮才不浪费食材。记得有次我涮牛肉太急,肉片老了,他们二话不说换了新盘,还送上一杯冰镇酸梅汤解腻。氛围也拿捏得极好,背景音乐是轻柔的粤语老歌,邻桌是家人围炉的热闹,笑声和锅里的咕嘟声交织,让人忘了外面的喧嚣。结账时虽不便宜,但那份物超所值的体验,让我心甘情愿掏腰包。
最难忘的是去年冬天带父母来。父亲平时挑剔,尝了一口汤就赞不绝口,说这比老家炖的还地道。母亲则迷上了他们的手打鱼丸,Q弹得能弹起来。临走时,服务员还送了我们一小罐自制辣椒酱,说回家煮面用。那份人情味,让美食升华成了记忆。龍鳳打边炉不是快餐,是慢生活的艺术,每一锅都煮着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