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信用卡優惠時,發現國泰航空的American Explorer卡(簡稱AE卡)迎新禮遇又悄悄加碼了,身邊幾個常飛的朋友都搶著申請。這張卡在哩程玩家圈裡一直有「神卡」的稱號,但坦白說,優惠條款細則多如牛毛,沒搞懂就申辦很容易踩雷。今天就來深挖這張卡,分享我自己申請和使用的真實心得,還有怎麼避開那些隱藏的地雷。
這次的迎新主打「首年免年費」加上「高額迎新里數」,看起來很誘惑對吧?但關鍵在於「合資格簽賬」的定義。官網寫得洋洋灑灑,我實際核對過,最容易達標的是「海外消費」和「指定商戶類別」。上個月我刻意用這張卡在Agoda訂了日本酒店(算海外線上交易),還有週末去Costco加油(算指定商戶),這兩筆都順利計入迎新門檻。要特別留意的是,台灣本地的一般餐飲、超市消費多半不算,千萬別以為隨便刷都行。
很多人衝著「高達60,000里」的宣傳去辦卡,這裡面藏著分階段解鎖的規則。第一階段通常刷滿低門檻(例如首三個月刷滿TWD 15,000)就能拿基本里數,但後面幾個階段的要求會陡升。我去年10月申請時,最後一階段要三個月內刷滿TWD 180,000,對小資族來說壓力不小。建議先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如果達不到最高門檻,不如把火力集中在容易完成的階段,拿穩基本盤更實際。
除了里數,這張卡附帶的旅遊保險是隱藏亮點。有次我搭國泰航班延誤超過四小時,靠這張卡的「旅遊不便險」實報實銷了在機場的餐費和盥洗用品,理賠過程比想像中順暢(記得保留登機證和消費單據!)。不過保險條款每年微調,今年特別要注意「旅程取消」的賠償範圍縮緊了,如果是因為簽證問題取消行程,多半不在保障內。
申請要快狠準,兩點實戰經驗:第一,備齊「三個月薪轉證明」最穩妥,國泰對財力審核偏嚴格,光給存款證明有時會被要求補件;第二,直接走「預先核准」連結(常出現在國泰會員信箱或官網登入頁),這種通道審核速度比一般申請快一倍。我同事上週走預先通道,三天就收到核卡簡訊,我當初傻傻填官網表單,等了整整兩週。
最後提醒常被忽略的「陷阱條款」:首年免年費後,次年若未刷滿TWD 180,000會扣TWD 3,600年費;還有迎新里數的「最低消費要求」不含預借現金、繳保費等交易。有朋友興沖沖刷了保費想衝門檻,後來才發現白忙一場,氣得直跳腳。
老實說,這張卡適合「有明確出國計畫」且「消費模式匹配」的人。像我今年打算換兩張亞洲區短程機票,算過集中消費達標後拿到的里數,確實比現金回饋卡划算。但如果你很少飛,或消費主力在國內一般通路,可能就得三思了。信用卡終究是工具,別被華麗的迎新迷惑,適合自己生活節奏的才是好卡。
評論:
請問附屬卡消費也算在迎新門檻嗎?想幫家人辦一張累積消費
實用推!但補充一點,國泰最近調整線上繳稅手續費規則,用這張卡繳稅可能不划算了
去年拿到迎新里數換了香港來回機票,但稅金還是要自己付,建議新人把稅金成本也納入計算
條款寫指定商戶包含旅行社,有人試過用雄獅線上訂房算不算合格消費?
這張的機場貴賓室使用次數縮水了今年只剩兩次PP卡,感覺回饋越來越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