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哥华华人 hsbc 聯名 戶口 開設步驟與專屬優惠攻略

hsbc 聯名 戶口 開設步驟與專屬優惠攻略

2025-7-29 13:59:13 评论(0)

那天在銀行辦事,看見隔壁桌一對年輕夫妻正和理財經理討論聯名戶口,兩人低頭研究文件的模樣,讓我忍不住想起當年自己和伴侶開設HSBC聯名戶口的點滴。聯名戶口像是一本寫著兩人名字的存摺,背後承載的不只是金錢流動,更多是對未來的共同想像與責任。匯豐的聯名戶口,在我們這種雙薪小家庭裡,意外地成了打理柴米油鹽的得力助手。


開戶這檔事,說麻煩也不麻煩,但兩人要同時喬出時間踏進分行,倒成了第一道小關卡。記得那天我們特意請了下午的假,帶著身分證、住址證明,還有各自的個人帳戶資料,約在分行碰面。理財經理領我們到小房間,桌上已經擺好一疊文件。最關鍵的,是那份「聯名帳戶申請表」,兩人得一起簽名畫押,彷彿某種小小的儀式。經理仔細核對證件時,特別提醒我們:「聯名戶口的通訊地址和電話,兩位要統一喔,後續帳單和通知才不會寄錯。」


文件簽署完,經理拿出平板讓我們設定網路銀行權限。這環節值得細想:是設定兩人各自擁有完整權限,能獨立轉帳、投資?還是設定成需要雙方授權才能動用大筆金額?我們選了前者,純粹圖個日常繳費、轉帳方便。經理也補充:「權限之後都能調整,兩位隨時可以回來改設定。」帳戶開通後,我們馬上用手機App登入,看著螢幕上並列的兩個名字,感覺挺奇妙的。


匯豐對聯名戶口用戶的優惠,算是挺有誠意,只是得像挖寶一樣仔細看條款。最直接的是「額外存款利率加碼」,只要聯名戶口的總資產達到一定門檻(例如綜合理財總值超過等值100萬港幣),就能享有比個人戶更高的活存或定存利率。我們當時正好有一筆賣掉舊車的錢,順勢存進去,每個月多出的利息錢,剛好夠周末加菜吃頓好的。


另一個常被忽略的「全球轉帳免手續費」福利,在我們幫女兒付英國學費時派上大用場。透過HSBC的全球轉帳功能,從聯名戶口直接轉英鎊到學校帳戶,省下幾百塊手續費,感覺像撿到紅包。還有「專屬信用卡迎新禮遇」,開戶後順勢辦了匯豐的聯名信用卡,刷滿指定金額,換來的亞洲萬里通里數,後來成了我們結婚紀念日的小旅行機票。這些優惠就像藏在金融條款裡的彩蛋,得主動問、仔細讀,才不會錯過。


當然,聯名戶口不只是甜蜜的共用撲滿,更像一面照妖鏡,照出兩人對金錢的價值觀。一開始,我們也經歷過「誰又亂買了什麼」的小摩擦。後來學乖了,固定每週日晚飯後,花十分鐘一起打開手機App對帳,討論大筆支出,小額日常花費則互留空間。匯豐App裡的「支出分類」功能幫了大忙,清楚標示錢流向超市、百貨還是加油站,誰主導的生活開銷多,一目了然。我們約定好,單筆超過五千塊的動用,一定要先Line對方說一聲,避免驚嚇。


最實際的風險,其實藏在法律條文裡。聯名戶口是「生存者取得權」(Right of Survivorship),意味著萬一其中一人離世,帳戶內所有資金依法自動歸屬在世的一方。這對伴侶是保障,但對其他繼承人(例如已故方的父母子女)可能產生複雜的法律爭議。理財經理當初的提醒言猶在耳:「如果兩位對資產分配有其他規劃,最好另外透過遺囑或信託安排,別全押在聯名戶口上。」


用了幾年下來,HSBC聯名戶口像我們家的財務中樞神經。每月薪水自動轉入一部分,房貸、保險、水電費從這裡扣繳,年度旅遊基金也固定從這裡撥款儲蓄。它簡化了瑣碎的轉帳手續,卻也逼我們更直視共同財務的樣貌。每次登入看到並列的兩個名字,都是一次無聲的提醒:這條經濟共生的路,我們正一起走著。


評論:


  • 想請教文中提到的「需要雙方授權」轉帳設定,具體在App哪裡操作?上次和先生找好久沒找到,怕設定錯權限。
  • 存款利率加碼的門檻會定期調整嗎?我去年達標有享受到,但今年好像沒收到通知,不確定是否資格不符了。
  • 用聯明戶口付海外學費真的很省!但想問如果收款方是美國大學,是否也適用免手續費優惠?還是僅限英國?
  • 但係聯名戶口嘅外匯風險點管理?我同太太一個收港幣一個收美金,成日要兌換,匯率波動好頭痛。
  • 文章沒提到信用卡附加權益!用HSBC聯名卡在海外刷卡,機場貴賓室免費次數比個人卡多,親測泰國曼谷機場能用。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量子漣漪

    关注0

    粉丝0

    帖子733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