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經過中銀分行,玻璃門上貼著信用卡廣告,那張航空聯名卡閃著誘人的金屬光澤。坦白說,我心動了。但下一秒立刻浮現一堆疑問:我這薪水夠格嗎?自由工作者能申請嗎?會不會被銀行打槍很丟臉?相信這種忐忑,很多人都經歷過。
台灣人對信用卡的依賴深入骨子裡,從便利超商的小額支付到出國血拼的大筆消費,少了那張塑膠卡片,生活彷彿卡了一角。中銀作為重要金融機構,發行的卡片權益確實吸引人,但它的申請門檻,不像巷口超商辦會員那麼簡單。
最基本的,銀行得確認你是個「真人」,而且有穩定能力還錢。這聽起來像廢話,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年齡是硬門檻,通常要滿二十歲,具備完全行為能力。銀行最在意的,還是你的「還款能力」。這點,光靠嘴說沒用。
最關鍵的證明文件,就是薪資收入。正職上班族最單純,近三個月的薪轉存摺明細,清清楚楚顯示固定入帳紀錄,銀行最愛看這個。薪資單也行,但記得要是公司蓋章的正本。如果是領現金?別慌,麻煩一點,請公司開立正式的在職及薪資證明。銀行認的是公司章,不是老闆簽名。
年收入多少才夠?中銀沒白紙黑字寫死,但實務上,普遍認為月薪穩定超過兩萬五,年收抓個三十萬以上,機會比較大。當然,這不是絕對,銀行會綜合評估。
職業類別也微妙地影響結果。軍公教、醫師、律師、會計師、上市櫃公司員工,屬於銀行眼中的「優質客戶」,審核相對寬鬆。服務業、業務性質工作,有時需要更充分的財力證明。自由工作者或自營商呢?別灰心,準備好最近一年的扣繳憑單或報稅資料,證明你的平均收入水準。
除了收入,銀行還會看你的「信用健康狀況」。聯徵中心的信用報告,就像你的財務體檢表。有沒有遲繳卡費、貸款跳票、預借現金頻繁、或是被強制停卡的紀錄,通通無所遁形。信用空白也不見得好,銀行可能覺得你沒經驗,風險難評估。
財力證明不只薪水一條路。如果你名下有定存,特別是中銀自家的定存單,影印一份附上去,加分效果顯著。股票、基金等有價證券持有明細,尤其金額不低的,也能展現財力。不動產權狀影本當然是強力後盾,但銀行更看重的是「流動性資產」,變現快的才是王道。
申請表格上的欄位,每一格都別輕忽。聯絡電話、地址務必正確,銀行真的會打去公司確認你是否在職。居住地址穩定性也很重要,頻繁搬家可能讓銀行皺眉頭。
偷偷說,如果你本來就是中銀的存戶,尤其是有往來一段時間、帳戶進出正常甚至有小額定存的,銀行對你的熟悉度更高,這份「交情」有時比冷冰冰的文件更有說服力。
最後,年費問題常被忽略。很多卡第一年免年費很誘人,但第二年開始呢?看清楚條款,是「終身免年費」還是「次年消費達XX萬免年費」?別被首年優惠沖昏頭,事後才發現負擔不起。
申請信用卡不是買樂透,靠運氣成分很低。說穿了,銀行要的只是「安心」—— 安心地把錢先墊給你,然後確定你下個月會乖乖還上。把文件備齊、信用顧好,那張夢寐以求的卡片,其實沒想像中遙遠。
評論:
這篇寫得太真實了!當初就是傻傻以為信用空白沒關係,結果被中銀打槍,後來乖乖養了三個月信用紀錄才過。早看到這篇就好了。
自由工作者想問詳細一點:報稅用書審申報(純粹按行業標準申報),沒有實際扣繳憑單,這樣中銀會認嗎?還是要補其他資料?
中銀的航空卡真的很讚但年費門檻其實不低啊!版主提醒得好,差點忘了算第二年要刷滿25萬才免年費,得好好評估自己消費力。
實用推!特別是財力證明那段,原來定存單影本也有用?一直以為只看薪轉。馬上來整理手邊資料。
請問如果剛換工作不滿三個月,但年薪其實比前一份高,可以用前職的扣繳憑單+新公司的錄取通知或勞保轉入證明嗎?很怕這段空窗被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