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進店裡,看著客人掏出錢包準備結帳,我總會想起當年開第一家咖啡廳的糗事。那時貪便宜買了台二手信用咭機,結果交易時頻頻當機,顧客等得不耐煩走人,一天白忙活。後來才懂,挑機器不是看價格高低,而是找真正貼合生意的夥伴。
選信用咭機得先摸清自己需求。你是街邊小攤還是連鎖店?每天交易幾十筆或破百?像我現在經營烘焙坊,人流尖峰時段擠爆,就非得挑處理速度快的機型,否則卡在結帳台前隊伍排到馬路上,客人臉都綠了。別小看這細節,上次用過某品牌入門款,刷一張咭要等五秒,換了專業機種後縮到兩秒內,業績直接漲一成。
費用結構更是魔鬼藏在細節裡。月租費、交易手續費、甚至隱形條款如「最低消費額」,都得攤開來算。記得有朋友開書店,簽約時沒注意合約裡寫「月交易未滿百筆加收服務費」,結果淡季時倒貼錢給銀行。現在我學乖了,談判時直接問:「如果我這個月只刷五十筆,總共付多少?」把數字打在計算機上才簽字。
功能面要像拼圖般對接生意模式。支援無線藍牙的機種適合外送員隨身攜帶,但如果你店裡收銀台固定,有線機更穩定省電。去年試過一台號稱「全能型」的,結果行動支付感應常失靈,氣得我退貨重買。另外別忘了安全認證,PCI DSS合規是底線,曾聽同行用雜牌機導致個資外洩,賠到脫褲子。
最後實測才是王道。別光看網頁廣告詞,親自跑趟經銷商,要求試用一週。按按鍵盤手感是否流暢,螢幕在強光下清不清楚,甚至模擬斷網時能否離線交易。我現役這台就是在展場試到第三台才定案,結帳時「嗶」一聲清脆俐落,連八十歲阿嬤都笑著說:「少年仔,你這機器金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