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三點,宿舍檯燈還亮著,螢幕光映著你焦慮的臉。下個月房租的催繳通知靜靜躺在信箱裡,繳費期限像倒數計時般壓在胸口。翻開空蕩的錢包,手機螢幕上閃爍著各種「學生輕鬆借」、「三分鐘撥款」的廣告,手指懸在半空,遲遲不敢點下去。這種窒息感,我懂。幾年前,我也曾站在同樣的十字路口,差點被看似便捷的陷阱吞噬。
學生族群資金需求急迫,卻常是金融市場的弱勢者。銀行正規貸款門檻高得像堵牆,學生證換不來信用評分,沒固定收入、沒財力證明,連申請表格都填得心虛。校園布告欄貼滿的「免押免保」、「當日放款」小廣告,像黑暗中誘人的螢火,但靠得越近,越容易被灼傷。那些年,我親眼見過室友為了一筆五萬塊的「應急錢」,陷入每週還款八千、永遠還不完本金的惡性循環,最後是父母抵押了老家的房子才救回來。
難道真的沒有安全的路嗎?有的。第一條路,請先直奔「郵局」。郵政儲金的小額貸款,是政府給學生的隱形保護傘。利率貼近市場最低(約1.5%起跳),手續費透明得像玻璃,申請門檻溫和許多。我大二時為了支付突發的醫療費用,帶著學生證和在學證明跑了一趟,雖然核貸金額不高(上限通常十萬新台幣),審核需要三到五個工作天,但那份安心感,遠勝過任何地下錢莊的秒速放款。記住,走進郵局前,先上網查清楚最新方案和所需文件,白跑一趟只會更焦慮。
第二個選擇藏在學校行政大樓裡——「校園急難救助金」或「學生互助會」。多數學校都有這類機制,金額或許只能救急(幾千到兩三萬不等),但關鍵是「免息」或「超低息」,還款期限也寬鬆。別怕丟臉,學務處的老師見多了。我曾經陪學弟去申請,原因只是打工的店家突然倒閉欠薪,他連吃飯錢都沒了。導師簽個名,說明情況,一週內款項就進了戶頭。這種資源不用,才是真正的浪費。
如果上述兩條路都走不通,非得碰觸民間借貸,請死守「三不原則」:不碰「身分證借款」(證件正本交出去等同把命交出去)、不碰「當日撥款免審核」(詐騙或超高利貸機率九成)、不碰「借一萬實拿八千」(預扣利息是吸血高利貸的標配)。曾有朋友誤入「手機貸款」陷阱,借三萬實拿兩萬四,分十期還,每期還四千五,算下來年利率超過100%。當他還到第六期想提前清償,對方竟要求支付「違約金」加剩餘本金總和四萬二!
最後,也是最難的一步:學會和錢包坦誠相見。下載記帳APP強迫自己寫流水帳,你會發現那杯每天的手搖飲、衝動下訂的遊戲點數,累積起來足夠應付小額突發開支。找份穩定的校內工讀(圖書館、行政助理),時薪或許不高,但累積的是信用資本。當銀行看到你帳戶有穩定現金流,將來要辦信用卡或小額信貸,才有談判籌碼。我靠著在系辦打工兩年,畢業前成功申辦了人生第一張低額度信用卡,利率比一般學生卡低了快一半。
借錢從來不是解方,只是把現在的坑往後挪。挪得好,是喘息;挪不好,是深淵。與其研究怎麼借得漂亮,不如鍛鍊自己面對財務黑洞的勇氣——開口求助、精打細算、甚至暫時休學打工攢底氣,都好過簽下一張可能吞噬未來的借據。記住,真正的「安全快速」,從來不在廣告標語裡,而在你願意為自己負責的清醒判斷中。
評論:
郵局貸款原來學生也能辦?明天立刻衝去問!之前被兩家銀行打槍到懷疑人生剛算了自己每月飲料錢居然逼近三千塊!決定戒手搖杯三個月,先把筆電分期尾款清掉。
想問如果已經欠了民間高息貸款,被電話追到不敢接,除了找家人還有其他解法嗎?(不敢讓家裡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