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超商排隊,聽見前面兩位阿姨聊天:「啊我那個存摺半年沒動,銀行居然扣我150塊管理費!」另一個馬上附和:「對對對,現在連放錢在銀行都要收錢喔?」我邊等微波便當邊苦笑,這種事我也吃過悶虧。記得剛出社會辦的第一本郵局存摺,有次被扣了500元「帳管費」,當下真的氣到想拍桌——我辛苦存進去的血汗錢,放著不動反而變少?這什麼道理?
後來在金融業打滾幾年才搞懂,銀行這套「最低存款」規則其實暗藏玄機。你以為只是避免小額帳戶氾濫?更深層的是篩選客戶成本。當你帳戶餘額低於門檻,對銀行來說就像租了店面卻只擺兩件商品,連水電費都賺不回來。於是「帳戶管理費」這招就出現了,要嘛你多存點錢讓我運用,要嘛付錢買空間。
但你知道嗎?這筆錢其實完全能省下來。關鍵在於搞懂遊戲規則再反將一軍。像我最常用的一招是「薪轉帳戶變形計」:多數銀行對薪轉戶免收管理費,門檻還壓到3000元以下。問題是自由工作者或兼職族怎麼辦?簡單,找間能自訂入帳名稱的銀行(比如王道、樂天),每月固定日期從其他帳戶轉帳5000元進去,備註欄打上「薪水」兩個字。我這樣操作三年從未被收過費,銀行系統根本分不清真假薪資。
更狠的是數位帳戶這把屠龍刀。聯邦NewNew Bank、永豐DAWHO這些新玩家,早就把「免最低餘額」當標配。前陣子幫開早餐店的表姊處理帳務,發現她被傳統銀行扣了八年管理費,氣得立刻幫她換成Richart帳戶。現在她每天收攤把零錢存進去,連兩百塊都能生0.3%利息,重點是再也沒看過「帳管費」這三個字。
要是你堅持用實體存摺(像我媽就說沒存摺簿像沒穿褲子出門),這裡有組密技:把「靜止戶」當免費保險箱用。多數銀行規定五年沒交易才列靜止戶,期間不收費。我固定放八千塊在土銀舊戶頭,每四年半刷一次本子,成本是每次15元手續費,換算年保管費才3塊錢,比租保管箱便宜百倍。
說穿了,銀行收費規則就像百貨公司停車場——消費達標就免費停車。與其抱怨,不如研究哪些消費能累積點數。當你知道刷特定信用卡轉帳也算「有效交易」,或設定水電費代扣就免門檻,那些管理費條款瞬間變成廢紙。記住,你的存款值得更好的待遇,別讓銅板在黑暗的抽屜裡默默蒸發。
評論:
這招假薪資轉帳真的不會被銀行抓包嗎?我上個月用王道這樣轉,備註打\薪資\,但銀行對帳單顯示還是\轉入\耶
補充一個冷門技巧:農會信用部很多免最低額,連靜止戶都不收費,適合鄉下長輩放老本
請問外送員適合哪種帳戶?我每天收入現金2000左右,但常常月底剩不到五千
數位帳戶怕被盜的話,我分兩招:1.開戶時關閉刷卡功能 2.約定轉出帳號只設自己其他戶頭,被盜也轉不走
上次被扣500管理費才發現,原來連\黃金存摺\帳戶都有最低1萬門檻,根本陷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