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八月,我臨時起意飛去北海道,就是想逃離都市的悶熱,結果一踏上這片土地,就被夏季的花海狠狠驚豔到。富良野的薰衣草田,綿延到天邊,像紫色地毯鋪在山丘上,空氣裡飄著淡淡香氣,混著青草味。我租了台小車,沿著美瑛的拼布之路開,停在一處無名花田旁,整個人躺進花叢裡,陽光暖烘烘的,蜜蜂嗡嗡繞著飛,那一刻才懂為什麼日本人說花見是靈魂洗禮。不是觀光客擠來擠去的熱點,而是路邊隨意一拐彎的驚喜——那種自由行的任性,才叫過癮。
花海美歸美,但北海道的魂在美食。八月正是海產肥美時,我在札幌二条市場大清早排隊,搶到現剖海膽,金黃色一勺入口,鮮甜到舌頭發麻。別只盯著名店,巷弄裡的居酒屋才藏寶:小樽運河旁一家老舖,老闆默不作聲端上炭烤牡蠣,殼還燙手,擠點檸檬汁,鹹香爆汁。拉麵?湯咖哩才是隱藏版主角,札幌的「Picante」用雞骨熬湯底,辣度分十級,我挑戰中辣就狂灌冰水——但那種痛快的冒汗感,配上窗外的夏夜祭太鼓聲,值了。自由行妙在隨興吃:函館朝市一碗海鮮丼當早餐,下午晃到帶廣吃豚丼,油脂香氣纏著米飯,罪惡卻滿足。
攻略這種東西,說穿了就是別太死板。八月北海道白天暖得穿短袖,但山區傍晚轉涼,我帶了薄外套和折傘——午後雷陣雨來得急,躲進咖啡館喝夕張哈密瓜蘇打,反成意外享受。交通嘛,自駕最自由:租車一天約台幣兩千,油錢省點開,從富良野飆到層雲峽看瀑布,途經玉米田當零嘴啃。住宿挑民宿勝過飯店,美瑛一間農家改的 guesthouse,老闆娘端出自製藍莓果醬配早餐,陽台望出去就是花田。預算?機加酒抓四萬台幣,吃喝玩樂再添兩萬,重點是留點空白:也許撞上當地夏祭,跟著跳盆舞,或迷路時被阿嬤請吃烤玉米。
回頭想,北海道八月像場流動的饗宴。花開得放肆,人活得鬆散,連美食都帶點野性——市場裡大叔塞給你試吃的干貝,路邊攤現烤的玉米,甜到像偷了陽光。這不是打卡之旅,是讓感官醒過來的冒險。下次?我已經在查機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