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銀行玻璃門那刻,冷氣混著新鈔油墨味撲面而來。阿傑捏著一疊文件,手心微微出汗。他剛簽下人生第一間房,背了三十年房貸,卻在最後關頭被理財顧問一句話點醒:「你談的現金回贈,還有空間。」 這句話像顆小石頭,在他心裡漾開漣漪——原來,省錢的門道,藏在細節的皺褶裡。
所謂「加按回贈」,說穿了就是跟銀行借更多錢,換取銀行直接吐現金給你。聽起來像魔術?其實是銀行搶客的暗戰。當你房貸還了一段時間,或是房價漲了,房子「可借」的空間就變大了。這時把貸款額度往上「加」一點(加按),銀行為了留住你這個客戶(或挖別家牆角),就願意從多借給你的錢裡,抽一點當「回贈」塞回你口袋。這筆錢,可能是幾萬,甚至十幾萬,關鍵在於:你知不知道怎麼談?
銀行業務的笑容很甜,話術更甜。「最高回贈1.8%喔!」聽起來像撿到寶。但魔鬼藏在「最高」兩個字。那個閃亮的數字,通常綁著一堆條件:貸款額要夠大(動輒五百萬、一千萬台幣起跳)、貸款成數(LTV)要夠高(接近銀行核貸上限)、你的信用要像白紙一樣乾淨無瑕,甚至還得搭配買理財產品或保險。普通上班族小套房加按?能拿到1%就該偷笑了。別被廣告數字迷惑,先掂掂自己斤兩,務實點問:「『我』這種條件,能拿到多少?」
想拿到漂亮回贈,絕對不能只問一家銀行。這就像買菜,貨比三家不吃虧。老東家銀行可能念舊情,給點甜頭挽留你;其他銀行想搶生意,開的條件可能更殺。別怕麻煩,帶齊你的房貸餘額證明、房子最新鑑價報告(自己花點錢找估價師做,比銀行免費估的通常更漂亮)、收入證明,像巡田水一樣,一家一家去「詢價」。重點不是只問「回贈%數」,要問「實際能拿到多少現金」,因為%數是基於「多借出來的金額」計算,不是總貸款額。
別以為談好%數就結束了。銀行收費名目多如牛毛,估價費、手續費、開辦費、帳管費原來之前銀行跟我說「回贈大方送」時,後面綁的保險根本划不來,雜費加一加等於沒賺!這篇早半年看到就好了。
請問如果房子才買兩年,貸款還有八成,但這區房價漲不少,自己找估價師重估拉高鑑價,有機會談到好回贈嗎?還是銀行會嫌貸款成數太高?
實用推!尤其戳破「最高%數」的迷思。上次就被話術唬了,以為能拿1.5%,結果核下來不到1%,還被收了八千多手續費,根本笑死人。
想問綁約期內如果部分提前還款(不是轉按),也會被追回贈嗎?合約寫「提前清償」定義好模糊,怕踩雷。
小坪數套房是不是很難玩這招?問過兩家都說最低貸款額要500萬,我的房子加按空間頂多300出頭,業務直接興趣缺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