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年度財務報表時,翻出幾年前的富通保險帳單,才驚覺自己曾因支付方式不當,白白多付了上千元手續費。那時剛出社會,總以為月繳最輕鬆,卻沒算過背後的隱形成本。保險是長期承諾,但繳保費的策略,其實藏著不少省錢玄機,值得我們像精算師一樣細細盤點。
富通作為跨國保險品牌,支付選項彈性大,月繳、季繳、半年繳、年繳都行。表面看月繳壓力小,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保險公司為了鼓勵年繳,常給出3%到5%折扣。假設年保費12萬元,月繳每月1萬,但年繳一次付清可能只要11萬4千元。這6千元差額,等同免費賺到一頓高級晚餐。更別提省去每月轉帳的手續費,積少成多,十年下來夠買張機票飛日本。
信用卡回饋是另一個金礦。台灣多家銀行推保險費專案,像國泰世華、玉山卡常有1.5%到3%現金回饋。我去年用富邦卡繳富通保費,單筆8萬元就拿到2400元回饋,直接抵掉下期帳單。但切記,只適合能全額繳清的人,否則循環利息可能吃掉省下的錢,反倒得不償失。最好搭配銀行自動扣款,設定繳費截止日前三天轉帳,避免遲繳罰款。
資金調度也關鍵。有人擔心年繳會卡住現金流,其實可配合年度獎金或投資收益。我習慣六月領股息後一次付清,錢沒閒置,還省下分次支付的時間成本。萬一臨時手頭緊,富通的「保費緩繳」選項能延後一個月,免收利息,比借信貸划算多了。
最後提醒,別忽略通膨效應。月繳看似金額固定,但貨幣貶值下,實質成本逐年上升。年繳等同鎖定當下幣值,長期更抗通膨。像我五年前開始年繳,現在回頭看,等於用當年物價水準享受保障,無形中又多省一筆。
這些技巧不是鑽漏洞,而是聰明管理現金。省下的錢,我拿去定存或買ETF,讓保費自己賺回本。下次收到繳費通知時,別急著按確認,花五分鐘試算不同方案,你會發現財務自由度悄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