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居屋單位五年,窗外的晾衫架掛滿鄰居的校服同西裝,我哋呢啲小市民,最驚就係突然要面對一筆大數。上個月同樓下陳師奶飲茶,佢講到眼濕濕,話個仔想接手層樓,點知一計補地價,成副身家押落去都唔夠找數。呢種故事,喺香港公屋居屋圈日日上演,但係好多人連「補地價」點計都矇查查。
其實補地價就似還人情債。當年政府平賣居屋畀你,係因為扣咗地價;到你賣樓時,就要補返折扣部分畀庫房。關鍵在於「折扣率」——當年你七折買,就要補三成地價。但地價會浮動,廿年前嘅青山公路同今日屯馬線通車後嘅地價,差成個天地。我試過幫表弟手算,搵土地註冊處份轉讓契、對應差餉物業估價署嘅市值,計到頭暈眼花仲差啲計漏重建成本。
直到發現有免費在線計算機,先知道科技真係幫到手。輸入單位面積、地段、當年購入折扣率,三十秒就彈出估算金額。有次我刻意拎朋友太古城私樓單位測試,系統即刻彈出「非資助房屋無需補價」,醒過地產經紀。不過要提醒,計算機只係用公開數據估算,實際要等房署正式評估先作準,但至少唔會畀業主開天殺價嚇親。
最深刻係幫天水圍朋友試算。佢1999年五折買入居屋,計落要補二百幾萬。我教佢㩒入系統睇明細:原來當區五年地價升咗四成,加上佢單位望向濕地公園景觀加成率,每項拆開睇就明白點解咁肉痛。佢睇完苦笑:「早知當年揀高層海景啦,補價都補得甘心啲。」
而家逢週末,我部手機就變成街坊補價顧問站。睇住大家由驚青到心中有數,甚至識得用計算結果同買家議價,先明白資訊透明嘅力量。補地價呢場人生大考,與其靠估,不如㩒幾個掣拎張預算表。條數或者依然沉重,但至少唔會畀意外殺到血流成河。
評論:
睇完即刻撳連結試算 點知我層新界居屋補價要成層樓市價35% 係咪正常?
請問折扣率去邊度查?我阿媽廿幾年前買嘅居屋 佢連買賣合約都唔見咗
上個月就係用呢個計完發現差成廿萬 同業主拗完價成功壓到貼近估算 真係救到急
如果單位做過內部間隔改動 會唔會影響補價金額?
計出嚟個數同房署正式評估相差幾多?驚預算唔夠要臨時撲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