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在茶水間聽到阿May嘆氣,原來她妹妹申請居屋綠表被駁回,只因為沒搞懂「家庭入息」的魔鬼細節。那張被咖啡漬暈開的駁回通知書,讓我想起太多人栽在自以為簡單的流程上。綠表資格看似白紙黑字寫得清楚,但真正踩過坑的人才懂,那些藏在條文縫隙裡的雷,足以讓煮熟的鴿子飛走。
所謂綠表,其實是給公屋住戶的專屬通道。當你打開那份印著「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的申請表,第一關就得驗明正身:申請人必須是香港公屋租戶,或持有房屋署有效《保證書》的輪候人士。這裡頭有個隱形門檻——你的公屋戶籍得「乾淨」。像阿May妹妹去年把戶籍暫時遷去照顧母親,結果被認定「未持續居住滿五年」,資格當場蒸發。房署計算居住期是從你遞表那天倒推,差一天都算數,搬家紀錄在系統裡根本無所遁形。
收入上限這關卡掉最多人。不是單純看薪資單數字,房署會把基本薪金、津貼、年終花紅甚至兼職收入全攤開來加總。去年認識的裝修師傅阿強,以為現金收費沒紀錄就沒事,誰知房署調他銀行流水發現每月固定多出兩萬入賬,直接判定超標。更扎心的是,計算基準用的是「申請前六個月平均月入」,有人年底申請時剛領完豐厚雙糧,一平均就爆表。記住,連同住子女的工資也算進家庭總收入,這點常讓退休父母措手不及。
資產審查更是暗箭難防。很多人以為定存股票才算資產,其實你放在支付寶香港的餘額、買了多年的儲蓄保險現金價值,甚至金條都得老實申報。曾見過夫妻把資產轉給成年子女以為能過關,結果房署要子女簽署「資金來源聲明書」,拆穿左手轉右手的把戲。若你持有海外物業,就算沒收租也得按市值估算資產值,這刀砍得不少人血流成河。
遞表後的攻防戰才精彩。補交文件像在玩闖關遊戲——薪資證明少蓋公司章?退!銀行存款截圖沒顯示帳戶姓名?退!我有次幫親戚追進度,發現房署把補件信寄去舊地址,系統卻顯示「已發信通知」,差點錯過期限。強烈建議每週上「公屋申請電子服務」平台刷狀態,電話查詢永遠排三百人在前面。
真想提高勝算,得學陳太的招數。她在遞表前半年就調低投資型保單額度,把資金轉進年金計劃,這類鎖定資金不計入資產。又讓就讀大學的兒子簽署「不佔用居屋承諾書」,成功剔除他的收入計算。最絕的是把握「凍結入息計算」時機,選在放無薪假那個月遞表,用短期低收入狀態壓低平均數。這些灰色地帶的操作得像走鋼索,稍有不慎就墜落,但確實有人穩當走過。
綠表資格從來不是是非題,而是申論題。那些印在申請須知最底行的備註小字,往往才是決勝關鍵。與其事後捧著駁回信捶心肝,不如現在就翻出自家的公屋租約、銀行月結單和稅單,用放大鏡檢視每筆流水數字。畢竟在香港,抽中居屋比中六合彩還難,而綠表可能是你這輩子離上車最近的距離。
評論:
如果離婚後前夫還掛在我公屋戶口,申請綠表會被當成家庭成員計算收入嗎?急!
文內提到海外物業要申報,我在珠海有間小套房但沒產權證只有合同,這樣也要填嗎?
去年申請被拒說超資產,我把股票虧本賣掉後再申請,房署會查得到之前的交易紀錄嗎?
阿公是公屋戶主但失智了,我用授權書代他申請綠表,抽中後能轉我名字做業主嗎?
子女在外國工作匯生活費給我,這種匯款要算成我的收入嗎?每月大概兩萬港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