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點敲打著鐵皮屋簷,我盯著電腦螢幕上「申請已提交」的綠色字樣,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鍵盤邊緣那本翻到起毛邊的《居屋申請指南》。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填寫那份密密麻麻的電子表格了。還記得五年前第一次幫舅媽填表時,光是搞懂「家庭成員」與「家庭組合」的微妙區別,就讓我們在茶餐廳對住一疊文件耗掉整個下午,凍奶茶的冰塊都化成了水。香港這座城市,多少人畢生最大的賭局,不是買馬也不是炒股,而是把希望押在一張輕飄飄的居屋申請表上。
資格這道門檻,攔住了多少滿懷期待的人。白表綠表,說穿了就是場殘酷的分流遊戲。單身人士擠在白表窄門前,眼巴巴看著家庭申請者的綠表隊伍移動得更快些。去年在房委會諮詢處,見過一位戴著老花眼鏡的先生,顫著手把離婚證書和子女撫養權文件攤在櫃檯,只為證明自己符合「核心家庭」定義。職員用紅色原子筆在文件某處畫了個圈:「阿伯,你個仔過咗十八歲仲全職讀書,要補返學生證明同銀行月結單啊。」老人眼底的光瞬間黯下去,那張單薄的紙,承載著他從公屋搬進有自己廚廁單位的全部念想。
資產審查像把精密的刀,切得人膽戰心驚。表舅去年申請時,把股市裡套牢多年的藍籌股全數斬倉,只因怕結算日前股價反彈超過限額。誰知三個月後那支股票暴漲三成,他苦笑著說:「抽唔中居屋仲蝕層樓」。更弔詭的是那輛開了十五年的老爺車——當職員指出「車輛不論新舊皆計入資產」時,表舅才驚覺這堆廢鐵竟值八千蚊,險些讓他超標。深夜翻查條例細則才發現,殘值低於某數目可申請豁免,這種藏在附錄三第(8)項小字裡的生機,多少人白白錯過。
遞表後的等待像在黑暗隧道裡行走。坊間流傳的「黃金號碼」玄學,什麼尾數避開4字、首選東九龍屋苑云云,我陪阿姐交表時,見識過有人在收件處前突然抽回表格,只因排隊時聽見烏鴉叫。更實際的觀察來自房委會停車場——當運送抽籤機器的密封貨車出現時,保安亭的阿叔會默默多買兩份報紙,那是風雨欲來的信號。去年開籤日,整個辦公室偷看直播的同事,見到首個攪出號碼是「46」時,角落傳來玻璃杯碎裂聲,46號申請者陳生呆坐著,咖啡在褲管漫成深色地圖。
中籤後的選樓才是真正的戰場。收到「揀樓通知書」那夜,表妹全家圍著地產網站比較到凌晨三點。啟德新盤的開揚海景,還是沙田舊屋苑的成熟配套?選高層三房還是低層兩房?最殘忍莫過於「撻訂」故事——有人因銀行突然收緊按揭成數,五萬訂金瞬間蒸發;更有人簽約後才發現窗外正對墳場景觀,硬著頭皮毀約。那些流轉在居屋討論區的血淚帖文,字裡行間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教訓。
雨停了,窗戶上蜿蜒的水痕把對面大廈的燈光拉成金黃色長條。我關掉房委會網站頁面,將列印出來的申請確認書對折收進資料夾。這座城市的居住遊戲從來公平得殘忍,但總有人能在數字迷宮裡找到出路。下次攪珠結果揭曉時,但願你我都能在電視直播裡,聽見屬於自己的那組號碼。
【評論】
想問下如果同父母聯名持有間祖屋,但係廿幾年冇住過,申請時要點申報先唔會當我有物業?
睇完個心沉一沉抽咗七年都係陪跑,係咪真係要結婚生仔先有機會中?
文中講資產計車好真實!我舊年就係架爛鬼Toyota計多我萬二蚊,搞到超標白交表,早知劈價賣比劏車場
樓主可唔可以講多啲「撻訂」案例?聽聞有人因睇漏凶宅網資料中伏
睇到揀樓果段手都震,上個月抽中尾籌得返低層單位,掙扎緊要唔要博下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