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陪朋友去看房,仲介提到一間不錯的物件,價格合理,地段也好,但朋友皺眉說:「頭期款不夠,只能貸八成,每個月還款壓力好大。」我當下就笑了,想起自己當年買第一間房時,也是卡在這關,後來靠著提高首付比例,從20%拉到35%,不僅月供減半,還省下好幾十萬的利息。這不是什麼高深學問,卻是實實在在的省錢之道。
在台灣房市,按揭成數指的是銀行貸給你的比例,假設房價一千萬,成數八成就是貸八百萬,你得自備兩百萬頭期款。很多人習慣貸到滿額,以為能減輕當下負擔,但這其實是陷阱。利息是複利滾動的,貸越多,時間一拉長,你得多付好幾百萬給銀行。舉個例子,同樣一千萬的房子,首付從20%提高到30%,貸七百萬就好,以目前利率2%算三十年,總利息能省下超過五十萬台幣。這還不包括每月還款額從三萬多降到兩萬出頭,生活品質直接提升。
要怎麼做到?關鍵在提前規劃和紀律儲蓄。我建議從看房前兩年就開始,每月固定存下收入的30%,比如薪水五萬就存一萬五。別小看這筆錢,透過自動轉帳到高利活存或定存帳戶,兩年下來累積個百萬不難。過程中要砍掉非必要開支,像外食改為自煮,娛樂預算減半,甚至接點兼差。記得我那時為了湊首付,週末去當家教,一年就多存了二十萬。
光省錢還不夠,得讓錢滾錢。台灣市場有不少低風險工具,像定期定額買ETF或債券基金,年化報酬率5%以上不難。我曾經把頭期款的一部分投入指數基金,兩年增值15%,等於無形中多賺了筆首付。但要小心風險,別押注在高波動股票,萬一虧損反拖累進度。搭配政府政策更聰明,例如青年安心成家貸款,頭期款門檻低,還有補貼,去查查最新方案,說不定能省下更多。
當然,這過程需要耐心和犧牲。有人會說:「收入不高,怎麼存?」我遇過一位單親媽媽,月薪四萬,靠著精打細算,三年存到百萬頭期款。她從記帳開始,找出開銷黑洞,像手機費換成便宜方案,一年就省兩萬。重點是設定明確目標,把買房當成專案管理,每個月檢討進度。最後,當你簽約那一刻,看著月供單數字比鄰居少一大截,那種踏實感,比什麼都值得。
提高首付比例不是魔術,而是務實的財務策略。它讓你少背債、多自由,甚至提前還清貸款。別被房貸廣告迷惑,多付點頭期款,是對未來最好的投資。現在就行動吧,從今天開始儲蓄,讓買房不再是負擔,而是財富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