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幫朋友處理買房貸款,才真正體會到按揭成數有多關鍵。那天我們坐在咖啡廳,他拿著銀行回覆的文件,一臉困惑:「明明房價評估很高,為什麼貸款比例只給七成?」這種情況在現在市場上越來越常見,尤其疫情後銀行風控變得更嚴謹。我回顧自己過去十年在金融圈的經驗,才發現按揭成數不只是數字遊戲,它牽涉到個人財務健康、市場波動,還有銀行背後那些微妙的風險計算。
按揭成數說白了就是銀行願意借你多少錢買房,占房產總價的比例。但這個比例不是隨便定的。銀行會從多個角度評估,比如你的月收入穩定性。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固定薪水的上班族,收入證明清清楚楚,銀行可能給到八成以上;但如果是自營工作者,收入波動大,比例就可能降到六成。我見過不少創業朋友,明明賺不少,卻因為收入證明不夠規律,被銀行打回票。
另一個核心因素是信用評分。這東西像隱形的財務名片,銀行一查就知道你過去還款紀錄。記得有位客戶信用分數高達800分,銀行直接給九成貸款,利率還優惠。但如果你有遲繳卡費或負債比過高,比例立馬砍半。最新趨勢是,銀行現在更注重負債收入比,要求不能超過40%,這在以前沒那麼嚴格。房產類型也影響很大,新成屋通常能貸更高,因為銀行覺得風險低;老舊公寓或偏遠地區,比例可能縮水。
市場變化也在推動成數調整。去年開始,全球通膨壓力下,許多銀行悄悄收緊政策。我接觸的幾家大型銀行,現在對高價住宅特別謹慎,比例上限壓在七成左右。反觀首購族或青年方案,政府補助下可能衝到九成。攻略關鍵在於提前準備:整理好薪轉紀錄、清償小額負債,甚至找專業估價師重新評估房產。我真心建議,別等看中房子才行動,平時就維護好信用,比例自然會提升。
最後,別忘了和銀行談判的空間。有些人以為比例是死數字,其實可以協商。帶上穩健的財務計畫,證明你有足夠現金流應付還款,銀行往往會鬆口。總之,按揭成數不是運氣,而是長期財務管理的結果。多花點心思,就能在買房路上少走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