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艙門關上的瞬間,耳邊傳來引擎的低鳴。望著窗外逐漸變小的城市燈火,我從隨身包裡抽出那張磨損邊角的渣打國泰萬事通卡,指尖滑過卡面的飛鳥圖騰。這張藍色塑膠片,五年來竟悄悄載著我飛越了十七萬公里,從東京櫻花雨到巴黎鐵塔頂端的星光。里程累積的世界像座隱形金礦,而這張卡,是我挖礦時最順手的鎬。
香港街頭濕漉漉的傍晚,我站在鏞記燒鵝店前猶豫。掏出錢包瞬間突然想起新辦的渣打亞洲萬里通聯名卡——當月餐飲消費有十倍積分。燒鵝油脂香氣鑽進鼻腔時,腦海同步計算著:這餐港幣680元,等於額外賺進3400亞萬里數,夠換半張台北到沖繩的機票。侍應生遞來帳單那刻,嘴角不自覺上揚,彷彿聞到海風裡的鹹味。
真正體會到哩程槓桿威力是在繳稅季。那年公司發了筆意外獎金,我盯著稅單上六位數金額靈光乍現。搬出塵封的渣打御璽卡登入繳稅平台,指尖敲下確認鍵時手心微汗。兩個月後帳單顯示的不只是稅款,還有兌換香港往返蘇梅島商務艙所需的里數。當躺在可平躺的座椅啜飲香檳時,窗外雲海翻湧如棉,突然理解為何金融圈朋友總說:「聰明人用稅金買機票」。
累積遊戲裡最易被忽略的是日常涓流。超商買牛奶時多按兩下信用卡,每月自動扣繳的水電費改綁渣打卡,連幫女兒買線上鋼琴課都刻意拆成十二期零利率。某天整理電子帳單嚇一跳:這些不起眼的小額消費,三年竟攢出兩張東京迪士尼親子套票。現在經過7-11總會心頭一暖,原來點數真的藏在拿鐵與茶葉蛋之間。
去年聖誕節的兌換驚魂記成了家族笑談。盯著亞萬官網剩餘的兩張北海道經濟艙,手指顫抖著按下確認鍵時,身後突然爆出小姪女的哭聲。哄完孩子回神刷新頁面,座位已變成候補名單第三位。當晚徹夜未眠盯著手機,清晨五點收到確認簡訊那刻,窗外曙光正好染紅雪山峰頂。這教訓讓我養成設定手機鬧鐘的習慣,在里程到期前三個月準時響起,像提醒沉睡的寶藏獵人。
里程世界最殘酷的真相是通貨膨脹。五年前六萬里能換的東京商務艙,如今官網標價九萬二。某次在渣打貴賓室翻閱新權益手冊時背脊發涼——海外消費回饋率從每港幣4元1里變成5元1里。當下衝去櫃檯加辦了張年費更高的尊尚卡,回家路上自嘲像追著胡蘿蔔的驢,卻在收到升等成功的郵件時笑出聲。這遊戲規則,終究是給願意鑽研的人留了活路。
上個月在曼谷機場遇見的林先生是活教材。他晃著同款渣打卡苦笑:「換了二十年機票,最後悔是當初把點數散在十幾家銀行。」看著他手機裡雜亂的點數餘額截圖,突然慶幸自己當年咬牙剪掉其他卡片。集中火力像錐子鑽木,終能迸出火花。此刻飛機正降落在桃園機場,螢幕顯示本趟累積的3896里數已入帳。指尖輕點手機開啟亞萬App,下一站維也納的美泉宮,還差兩萬七千五百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