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哥华华人 直債點買,輕鬆入門直債投資完整教學

直債點買,輕鬆入門直債投資完整教學

2025-7-29 13:53:41 评论(0)

午後在街角咖啡館啜著拿鐵,隔壁桌兩位西裝筆挺的中年人聊著債券殖利率,對面大學生卻滑著手機看美股即時報價。這個畫面突然讓我意識到,債券投資在台灣總被蒙上層神秘面紗——彷彿是銀行理專西裝口袋裡的專利,或是跨國企業財務長的獨門武器。


上個月幫親戚整理父親遺物時,在鐵盒裡翻出泛黃的「愛國公債」紙券,邊緣還帶著霉斑。阿伯生前是基層公務員,這張1970年代月薪三分之一換來的債券,到期時只夠買兩斤豬肉。他常念叨:「政府發的債最穩當啦!」卻沒料到通膨這頭隱形巨獸早把利息啃得屍骨無存。這種對債券的認知斷層,至今仍在夜市牛排攤的投資話題裡重演。


其實直債就像菜市場批貨,跳過包裝精美的基金禮盒,直接向發債人「進貨」。當你買進台積電發行的公司債,等於把錢借給這間護國神山,它白紙黑字承諾五年後連本帶利還你。去年我參與鴻海首次零售債券申購,櫃檯小姐遞來熱騰騰的債券存摺時,恍惚有種在郵局買定期存單的錯覺。


真正揪感心的秘密藏在次級市場。某次幫朋友操作債券帳戶,發現某檔A級能源債因油價波動被拋售,殖利率飆到5.8%,比發行時高出整整1.2個百分點。我們在97元價格撿貨,三個月後企業財報亮眼,債券價格回升到101元,期間還領了兩次利息。這種「價格打折時進場,到期按面額贖回」的遊戲規則,是定存族難以想像的獲利模式。


新手最常卡關的往往是開戶這步。傳統銀行臨櫃買債要收0.3%手續費,我曾在某金控被推銷七年期公司債,仔細算發現光手續費就吃掉半年利息。後來改用證券商複委託,透過海外交易平台買美元計價債券,單筆手續費最低壓到15美元。上個月幫母親買南非政府債,手機下單三分鐘成交,她盯著配息入帳通知驚呼:「比領老人年金還準時!」


風險這頭獸要拴好兩條鐵鍊。去年聯準會暴力升息時,我持有某檔十年期投資級債價格暴跌8%,但每月利息照樣入帳。關鍵在持有到期就保證拿回本金,市場波動只是帳面數字遊戲。真正致命的是信用風險,猶記雷曼倒閉那年,隔壁阿伯買的連動債變成壁紙。現在我的防線是:單一公司債不超過資產5%,新興國家債必查外匯存底數字。


今早打開帳戶,看到美國財政部剛撥入的債息換算台幣四萬二,正好抵掉房貸月繳額。陽台盆栽開著新買的藍雪花,想起二十年前初入債市時戰戰兢兢買的第一張寶島債。那時不懂殖利率曲線,只會傻算「利息比定存多0.5%就買」。如今債券組合已成財務防波堤,任憑股市驚濤駭浪,每季穩穩吐出現金流。


咖啡涼了,窗外飄起毛毛雨。玻璃上的水痕扭曲了對街證券行的跑馬燈,那些跳動的債券報價數字,終將在耐心持有者的存摺裡沉澱成具體的零。或許該去接放學的孩子了,書包裡還塞著他存撲滿錢要我代買債券的委託書呢。


評論:


  • 看完馬上查我的證券戶有沒有債券交易功能,原來複委託就能買!但想請問如果買美元債領息,匯差風險怎麼抓比較好?
  • 作者提到持有到期保本的概念很受用,不過假如債券發行公司中途被降評,是否該提前賣出?有沒有預警指標?
  • 實戰經驗分享超珍貴!去年跟著財經網紅買公司債ETF,淨值跌到懷疑人生,早知道直接買直債抱到期
  • 好奇台灣散戶最常買的直債類型?看過南非幣計價的高收益債廣告很心動,但利率11%是不是等於風險爆表?
  • 文末親子理財那段莫名感動,決定把定存解約三分之一配置投資級債,留給十年後女兒當教育基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虚境漫游

    关注0

    粉丝0

    帖子749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