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幾位老朋友聚會,聊到買房的事,大家都感嘆私樓首期壓力大得讓人喘不過氣。記得十年前,我剛出社會時,薪水才兩萬多台幣,看著房價一路飆升,心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那時不懂理財,傻傻地把錢花在吃喝玩樂上,結果存首期的路走得比蝸牛還慢。後來,靠著一些實戰經驗和財務規劃,終於在台北買下第一間小公寓,省下的首期錢足夠我多買個停車位。
省錢策略得從日常開始。舉個例子,我以前愛買咖啡,一天一杯星巴克,一年下來就燒掉三萬多塊。後來改用保溫瓶帶家裡泡的,加上戒掉網購癮,每月硬是擠出八千塊存進高利活存帳戶。記帳App像是Moneybook幫了大忙,把開支分成必要和非必要,非必要的一律砍掉。投資方面,別小看零股定期定額,我選台積電和ETF,五年下來累積的收益就夠付首期的兩成。關鍵是耐心,別被市場波動嚇跑,堅持每月投入固定比例薪水。
購屋指南這塊,地點選擇最讓人頭痛。我當初跑遍雙北,發現新北市邊緣的區域像林口或淡水,房價比市中心便宜三成,但得考慮通勤時間和未來發展。記得看過一間板橋的老公寓,屋主急著賣,議價空間大,我靠著仲介牽線,硬是把價格砍了15%。貸款申請別急著簽約,先比較銀行方案,像公股銀行的青年安心成家貸款,利率低還有寬限期。另外,驗屋時帶個懂行的朋友,避免買到漏水或結構問題的雷屋。
買房是人生大事,別讓首期壓力壓垮夢想。從今天起,設定小目標,一步步累積。或許過程漫長,但回頭看,那份成就感比什麼都珍貴。
這篇省錢策略很實用!想問每月該存多少比例薪水才合理?我月薪四萬,總覺得存不夠。
淡水房價確實便宜,但通勤到台北市要一小時,長期下來會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投資零股真的安全嗎?我擔心市場崩盤會血本無歸,有沒有保守點的建議?
驗屋時要注意哪些細節?之前買房被坑過,現在有點陰影。
青年貸款方案聽說審核很嚴格,需要什麼條件才能申請?我信用分數中等,怕被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