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報稅季節,街頭巷尾開始瀰漫一股淡淡的焦慮。看著稅單上那串數字,手頭現金流瞬間緊繃的感覺,我懂。匯豐的稅貸廣告打得火熱,優惠數字很誘人,但魔鬼總在細節裡。這幾年跟銀行打交道的心得是:申請不難,難的是找到真正適合自己、不被話術牽著走的方案。
匯豐今年主打「低至」某個百分點的利率,老實說,這四個字水很深。銀行給的利率像件量身訂做的衣服,表面標價跟你實際穿上的尺寸,往往差很大。它看的是你的薪資單、信貸評分、和匯豐的往來親密度(像是有沒有出糧戶口、投資戶口、保險單)。我同事阿偉去年興沖沖去申請,結果批出來的利率比廣告數字高了快一倍,只因為他主要往來銀行在別家。這不是匯豐的問題,是遊戲規則本就如此。所以,別被廣告上的最低數字沖昏頭,先客觀評估自己在銀行眼中的「身價」。
真正要盯緊的,是那個「實際年利率」(APR)。這數字才誠實,它把利息、手續費、行政費等林林總總的成本打包計算,像照妖鏡一樣。匯豐有時會把「手續費」包裝得很隱晦,或者推些「免手續費」但綁定其他服務的方案。我習慣拿起計算機,把貸款總成本(本金+所有利息+費用)除以本金,再攤還到每個月,換算成真正的負擔。這步驟不能懶,廣告上的「每月還款額」有時是前低後高,或者後面藏著大筆尾數。
匯豐稅貸常送些「迎新禮物」,現金回贈、超市禮券,甚至旅行積分。這些甜頭確實能稍微抵銷成本,但別讓它們模糊焦點。曾經為了拿一台空氣清淨機,差點選了利率稍高的方案,後來精算發現,那台贈品的價值遠低於多付的利息。記住:羊毛出在羊身上。現金回贈最實際,但要留意回贈門檻(例如貸滿某個金額)和發放時間(是即時扣減貸款額,還是事後入賬)。
還款期也是學問。拉長還款期,每月壓力小,但總利息像雪球滾得驚人;縮短還款期,總成本低,但每月負擔重。匯豐彈性在這點不錯,允許提前還款而不收罰息(務必再確認最新條款!)。我的策略是:評估自己未來半年的財務狀況,選擇一個每月還款額「舒適中帶點緊」的方案,等年中拿到花紅或投資回本,立刻提前還掉一大筆,省下後面的利息。這比一開始就選短年期、讓自己每月喘不過氣聰明。
最後,別被「限時優惠」逼著倉促決定。匯豐這類推廣通常跑整個報稅季。花幾天,把薪轉戶銀行、常往來的銀行,甚至幾家虛擬銀行的稅貸方案都列出來,APR、總成本、還款彈性、附帶條件,一項項比。帶著你的稅單和收入證明,直接走進匯豐分行找客戶經理談,有時分行端出的菜單,比網上公開的更對味。清楚表達你的需求和還款能力,別怕問「還能更好嗎?」銀行對優質客戶的讓步空間,往往超乎你想像。
稅貸是工具,不是禮物。匯豐的方案有優勢,但不見得是所有人的唯一解。關鍵是看清數字背後的重量,算清總成本,選擇那條不會讓未來12個月夜夜難眠的還款路。穩穩地渡過稅季,比追求那零點幾的利率差異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