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宿舍燈還亮著,螢幕光照著桌角那張催繳單,上頭數字像螞蟻在爬。上個月為了買二手機車送外送,手指滑過幾個借貸APP的「立即申請」按鈕時,根本沒想過利息會疊成山。這畫面,多少大學生正經歷著?
錢包乾癟的日子我懂。教科書定價像開玩笑,房租說漲就漲,同學約吃火鍋只能推說減肥。那天在7-11影印學貸文件,店員瞄到金額倒抽口氣,我才驚覺自己簽了多大一筆債。借錢從來不是點點手機那麼簡單,那些藏在細則裡的魔鬼,往往在畢業後才露出獠牙。
踩過坑才學會看路。現在進便利商店打工,每小時170塊台幣的銅板叮噹響進存錢筒時,總想起金融課教授的話:「利息是時間的稅。」若你正盯著貸款廣告心動,先記住三件事:借的每塊錢都在偷走未來的選擇權;合約字越小殺傷力越大;還有——帳單上的數字從來不說謊。
政府學貸確實最安全,但別被「低利」催眠。去年幫學妹算過一筆帳:貸40萬分八年還,利率1.15%看來溫和,但加上四學期手續費,實際成本多啃掉半個月薪水。更別提延遲還款的懲罰性利息,像雪球滾著滾著就能壓垮人。郵局櫃檯那位阿姨總叨唸:「還款計畫表要當成戀愛對象天天看!」話糙理不糙。
臨時要湊醫藥費或修電腦,非得找民間借貸時,口袋該備著幾把尺。先量「利率尺」:超過年息16%的別碰,法律紅線在那擺著。再掏「費用尺」:手續費超過3%的?轉身就走。最後祭出「還款尺」:每月還款額絕不能超過打工收入三分之一。我總在書包夾層放著利率計算公式小卡,碰到天花亂墜的業務員就掏出來慢慢算,看著對方笑容僵掉也是種自保。
工具用對能救命。記帳城市APP把枯燥數字變遊戲關卡,看著虛擬建築隨存款增高挺過癮。麻布記帳MONEYBOOK像盡責管家,自動抓出重複扣款的幽靈訂閱。最狠的是和死黨建的「剁手群組」,每次衝動購物前得發文懺悔,集滿三人吐槽才能結帳,上個月硬生生攔下兩雙潮鞋。
當催繳簡訊開始用驚嘆號轟炸,別躲進被窩裝死。去年室友被融資公司追債,我們翻遍六法全書找到解法:先寄存證信函要求核對帳目,再拿著薪轉證明談債務協商。過程像打怪闖關,但當利率從25%砍到8%那刻,陽台積灰的吉他終於又響起了歌聲。
錢流動的聲音很誠實。現在經過校門口那些「學生輕鬆借」的廣告看板,總會多貼張便利貼寫著:「你以為借的是錢,其實是明天的自由。」
評論:
學貸申請書上「保證人」那欄空著不敢給爸媽簽,有其他解方嗎?
在飲料店時薪180存得超慢,分享校內高薪打工門路啊
看完把分期買的AirPods退掉了,帳單數字會說話(抖)
前陣子被循環利息壓到喘不過氣,怎麼跟銀行談判比較不會被刁難?
文末那句「借的是明天的自由」直接釘在腦海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