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飄著麻油雞的香氣,冰姐卻突然蹲在流理台邊抽氣。她上週幫我搬書櫃扭傷的腰,這幾天越發腫得發亮。我翻出健保卡要帶她就醫,她卻死命搖頭:「太太醫生好貴我貼藥布就好」那瞬間我才驚覺,那份壓在抽屜底層的外傭保險單,醫療給付上限竟只夠照兩張X光。
在香港請過菲傭的張太跟我說過血淚教訓。她家幫傭被熱油燙傷手臂時,原以為保險能支付私立醫院費用,結果條款裡寫著「燒燙傷僅限公立醫院普通病房」。更揪心的是後續復健完全不在理賠範圍,最後張太自掏八萬多港幣做物理治療。這張號稱「全面」的保單,漏洞比漁網還疏。
現在新出的外傭保障方案,終於把這些隱形地雷都標明瞭。光是醫療部分就分成三塊:門診放射治療獨立計算額度,住院手術取消疾病分類限制,最關鍵是增設「職災復健專項」。像冰姐這種肌肉拉傷,能直接到指定診所接受十二次針灸推拿,不必再靠雇主私下塞紅包找密醫。
上個月幫冰姐換新保單時,我拿著放大鏡研究「遣返費用」條款。舊保單只賠機票錢,新方案竟連遺體防腐轉運都包含。保險經紀阿明苦笑著說,去年有印傭在港猝逝,雇主發現保單不包遺體處理,臨時籌錢冰屍拖運的慘劇。「這些細節平常誰會注意?等用到時都是撕心裂肺的事。」
簽約前我特別確認「跳工保障」是否還存在。過往有些保險會因外傭自行離職就終止賠付,新方案改成「離職後三十日內事故仍有效」。這點對我們雇主其實是雙重保護——去年茶餐廳李老闆的印傭跳槽到別家,兩週後在新雇主家摔斷腿,原保單失效新保單未辦,兩邊雇主為醫療費吵上勞工處。
真正讓我動心的是附贈「心理諮商熱線」。冰姐前年經歷家鄉風災後,整整三個月半夜哭泣,當時若有專業心理支援,或許不必熬到憂鬱症爆發。現在保單裡藏著多國語言的24小時傾談服務,連緬甸語都有,這比多賠幾萬醫療費更有人味。
當然保費也從年均兩千三跳到三千一。但當我看見冰姐拿著新保卡去做復健時,治療師教她用熱敷袋的安心神情,突然想起她總把我女兒掉落的髮圈,細心纏成七彩小球收在鐵盒裡。這些離鄉背井的人,值得我們在契約白紙黑字間,多墊一層溫柔的緩衝。
評論:
請問物理治療次數用盡後轉公立醫院,復健費用還能申請嗎?要準備什麼單據?
保單裡寫心理諮商每次限30分鐘,如果遇到重大創傷事件,能不能延長時間?
我家中印傭有高血壓慢性病,新方案門診拿藥的給付方式變得好複雜,有沒有人實際申請過?
比較過三間保險公司,這家的跳工保障確實比較合理,但疾病等待期要60天是不是太長?
看到遺體運返條款突然鼻酸,去年鄰居姐姐的傭工癌末過世,光冷凍棺木就花了四萬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