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暴雨敲打著維多利亞港的玻璃帷幕,我坐在中環一間老式茶餐廳,對面坐的是相識二十年的會計師老陳。他攪拌著絲襪奶茶,忽然推過來一張皺巴巴的報稅單:「今年又畀稅局咬走咗成架Tesla嘅錢。」這句話,道盡多少香港打工仔的心聲。香港稅率低舉世聞名,但真正懂得在合法框架下守住血汗錢的納稅人,其實寥寥可數。
稅務規劃不是富豪專利。記得舊年幫一位在觀塘開迷你倉的張生做申報,單單係將佢架貨Van由「老闆車」轉為「公司營運資產」,一年慳到嘅稅夠請個兼職。關鍵在於你點樣解讀稅務條例裡頭嗰啲「灰色地帶」。稅局嘅評稅主任唔會主動教你點填得著數,佢哋份工係確保庫房水喉充足。
講到免稅額,好多打工仔淨係識填自己同仔女。你知唔知供養同住嘅七旬老母,同供養住喺深圳养老院嘅老豆,免稅額可以相差近三成?呢個就係「通常居住在香港」呢七隻字嘅魔力。我見過最精明的操作,係客戶將內地父母接來香港住滿183日,單係呢項規劃,全家四年慳到嘅稅夠俾首期買間沙田劏房——雖然我唔建議你咁做。
強積金供款係基本盤,但真正嘅棋局在自願性供款(TVC)。後生仔每月掟多二千蚊落TVC戶口,唔單止投資滾存複利,最殺食係供款額全數扣稅。計過條數,月入五萬嘅中產,玩盡TVC加延期年金,隨時將稅率壓低到同基層看齊。不過要記住,年金唔係理財產品,鎖死筆錢十幾年,流動性差過定期存款。
物業稅呢潭水更深。北角王太將個千呎單位間做六個套房出租,醒目咁將全屋傢俬電器折舊計入成本,再將管理費當作營運開支,結果物業稅只係實收租金嘅三成。仲有呀,你層樓按揭利息唔止自住先扣到稅,就算租緊出去,只要按揭契約寫得啱,利息支出照樣可以同租金收入對沖。
跨境稅務先係高手過招場。我幫過一位銅鑼灣鐘錶商,將設計部門註冊喺前海,香港門市變成「品牌展示體驗中心」。結果設計費成本食晒內地稅務優惠,香港利得稅仲可以報低三成。不過要提防「經濟實質法」,而家稅局專盯呢類離岸操作,上年就有間玩具廠中招要補稅八百幾萬。
最後醒多個貼士:稅務易個系統有條神秘捷徑。每年三月頭交「暫繳稅」前,撳入「反對暫繳稅」選項,上傳份自製嘅預期收入下跌聲明書,分分鐘可以拖多半年先找數。呢段空窗期,筆錢放喺高息定期都執到幾餐翠華茶錢。當然,到年尾真係賺少咗先好咁玩,否則下年實畀稅局請去飲咖啡。
行出茶餐廳時雨停了,老陳望住稅單陰陰笑:「原來我架Tesla仲有零件剩返。」稅務規劃就係咁,唔係教你走法律罅,而係喺密密麻麻嘅稅例森林裡,劈出條最慳力嘅路。記住,香港稅制精妙之處在於佢永遠留低道後門——畀識得轉鎖匙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