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舊皮夾,翻出那張陪我征戰香港好幾回的恆生消費卡(HSBC Consumer Card),瞬間勾起好多回憶。說實話,當初辦這張卡,純粹是為了某次去香港血拼時,朋友強力推薦它「在地優惠超有感」。幾年用下來,它確實成了我香港行的固定錢包成員之一,特別是那幾次瘋狂購物和探索巷弄美食的行程,省下的銀彈和享受到的便利,真心覺得值得好好分享一下這張卡的眉角。
這張卡在香港本地,定位算是蠻清晰的,主打日常消費與生活享樂。它不是那種頂級尊榮卡,但正因為如此,年費門檻相對親民(很多時候甚至免年費),優惠卻給得相當紮實,瞄準的就是我們這種喜歡逛街、愛吃、注重生活小確幸的族群。如果你是那種一年總會去一兩趟香港,或者有親友在港、偶爾需要幫忙購物的人,它會是個實用的工具。
講到優惠,這才是恆生消費卡的精髓所在。它不是漫天撒網,而是集中在幾個香港人(和遊客)最常出沒的地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絕對是它在大型連鎖百貨和超市的折扣力道。像是一田超市、AEON STYLE這些地方,持卡消費常有額外95折或積分加倍,別小看這5%,買得多時累積下來,晚餐錢就省出來了。至於化妝品、服飾,它在連卡佛(Lane Crawford)、馬莎(Marks Spencer)這些地方也常有獨家優惠或滿額贈禮,精打細算的主婦或購物狂絕對會眼睛一亮。
另一個讓我離不開的原因,是它在「食」方面的著墨。香港美食天堂,恆生消費卡也懂得抓住這點。從連鎖餐廳如大家樂、大快活,到一些知名的燒臘店、茶餐廳,甚至是高檔一點的粵菜館,常常能找到「恆生卡獨享」的套餐優惠或現金折扣。記得有次在銅鑼灣一間頗負盛名的燒鵝店,結帳時秀出卡,直接省下近百港幣,同行朋友都傻眼,直呼我怎麼不早說。這種「吃著吃著就省了」的感覺,特別爽快。
交通和日常便利也沒被忽略。搭港鐵用八達通自動增值有回贈(雖然比例不高,但積少成多),在一些加油站加油也有折扣。甚至連繳交政府費用、水電煤氣費(如果你有香港住址的話),用這張卡線上付款都可能有額外積分或小優惠,對在港生活的人來說是實打實的方便。
那麼,該怎麼申請呢?以台灣朋友來說,最直接的方式,還是得親自跑一趟香港的恆生分行(記得帶齊雙證件,護照和台灣身份證都要)。線上申請不是不行,但通常需要香港地址證明和電話,對純粹去旅遊購物的台灣人來說門檻較高。我的經驗是,挑個行程比較鬆的日子,直接去中環、尖沙咀或銅鑼灣這些遊客區的分行辦理,行員對處理非本地居民的申請都很有經驗了。所需文件不外乎:
有效護照正本(和影本)、台灣身份證正本(和影本)、入港證明(例如入境小票)、以及初步的財力證明(像台灣常用的薪轉存摺近幾個月紀錄或扣繳憑單影本,主要是讓銀行評估你的還款能力)。記得,影本上最好自己註明「僅供恆生銀行信用卡申請使用」並簽名。整個過程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兩小時,核卡速度算快,我當時大概一週左右就收到寄到台灣的卡片了(他們接受台灣地址收卡)。
有一點要特別提醒:這張卡是港幣結算卡。在台灣幾乎沒有刷卡點,它主要戰場就是在香港。所以,千萬別辦來想在台灣刷。另外,還款時,記得確認你的台灣帳戶是否有足夠的港幣,或者要承擔匯兌手續費。我通常會在香港行程結束後,直接在恆生的網銀或ATM用港幣現金還掉大部分款項,省去匯差和手續費的麻煩。
最後,羊毛出在羊身上,再好的優惠也要理性消費。恆生消費卡的免息還款期算標準,記得按時還款,別為了賺點回饋或折扣而讓循環利息吃掉老本。善用它集中消費的優惠特性,比如鎖定它合作的大賣場、餐廳去消費,才能把效益最大化。對我來說,它就像一張香港生活的「在地通行證」,讓購物和用餐多了點小驚喜和實質回饋。如果你也是香港常客,真心推薦可以考慮入手一張,讓你的香港行更精打細算、吃得更暢快!
評論:
這篇分享超實用!想問台灣人申請時,財力證明有最低門檻嗎?台灣的薪資證明他們認嗎?
感謝分享!正好下個月要去香港,看來值得辦一張。請問文中提到的燒鵝店是哪一家啊?優惠要怎麼查?
我也有這張卡!但覺得有些優惠要搶,像連卡佛的特定折扣日網路會塞爆不過超市折扣真的無腦好用。
提醒一下,這卡在台灣完全不能用喔!而且港幣還款要留意匯率波動,我有次還款時匯率差多吃了一點虧。
請問如果只是去香港玩3-4天,辦這張卡划算嗎?還是用其他無腦海外回饋卡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