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整理舊皮夾,翻出三張早已剪角的信用卡,忽然想起十年前申請第一張恆生卡時的手忙腳亂。那時剛出社會,看到「迎新回贈高達$1,200」就衝動遞表,結果忽略條款細字,差點被收年費。這些年摸爬滾打,才懂信用卡不是有申請就賺,關鍵在細節裡的魔鬼。
恆生的「免年費」招牌確實誘人,但別被官網大字催眠。上個月幫表弟研究,發現所謂「永久免年費」藏著隱形條件:首年免費不假,次年開始要達標——要么全年刷滿六次,要么綁定自動轉賬繳水電煤。我直接撥通客服熱線,對方支吾半天才確認:「若全年消費低於八千元,系統會自動徵收三百八十年費。」看,魔鬼總在自動化系統裡蹲著。
說到回贈,恆生近期的「勁賞Smart」標榜8%現金回贈很吸睛。但仔細拆解,最高回贈只限「指定商戶」類別。上個月我在銅鑼灣SOGO血拼,以為化妝品屬百貨類能拿滿額,帳單來才發現美妝櫃位屬「專門店」代碼,只給基礎0.5%。真正穩賺的是那些冷門消費:街市買菜用Tap原來DCC匯率差這麼坑!上個月在日本刷恆生卡,店員問都沒問就轉港幣結算,難怪帳單多出一筆不明費用
請問學生黨有機會申請嗎?在台念碩士但沒正式收入,用父母擔保存款證明可行?看中恆生學生卡免年費政策
實測回報:照博主說的拆單戰術成功榨乾迎新禮!分三筆繳保險費拿到全額回贈,不過要注意恆生系統有時會合併同商戶消費
恆生客服電話永遠打不通怎辦?去年被誤收年費,電郵申訴兩週沒回音,最後衝到香港分行才解決,台灣客維權好辛苦
回贈規則又改版了!最新條款寫「超市類消費」排除Costco和百貨公司超市,這不把主力消費族群都排除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