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尼伯华人 恒生私人銀行門檻,超低門檻快速達標攻略 ...

恒生私人銀行門檻,超低門檻快速達標攻略

2025-7-26 22:07:55 评论(5)

午後在銅鑼灣的咖啡館,隔壁桌兩位西裝筆挺的男士壓低聲音談論「轉會」到恒生私人銀行的條件。我無意偷聽,但「門檻」二字像根小刺,輕輕扎進耳朵。忽然想起三年前,任職跨國企業財務長的表姊Lily,捧著那杯冷掉的拿鐵苦笑:「人人都以為私人銀行離自己好遠,其實那條線,可能比你鞋櫃裡那雙限量版波鞋還容易跨過去。」


恒生私人銀行官方開出的最低門檻,確實是港幣500萬流動資產。這個數字像維港兩岸的霓虹招牌,亮得刺眼,讓許多人遠遠望一眼就自動打退堂鼓。但真正在業內打滾過的人都懂,銀行計算「合格資產」的方式,藏著許多可操作的縫隙。關鍵從來不是「當下」你有沒有五百萬現金躺在戶口,而是你能否讓銀行「相信」你的資產組合具備持續增值的潛力與管理價值。


讓我說個真實故事。一位經營小型設計工作室的朋友阿Ken,主力資產是兩間仍在按揭中的收租唐樓,現金流緊繃。他採取「資產重組策略」:先將一間物業轉按至恒生,釋出部分現金;同時將工作室多年累積的利潤,連同按揭套現的資金,整合成一個約350萬的投資組合,核心是恒生認可的指定基金與投資級別債券。他更主動提供未來兩年已簽約的設計合約證明穩定收入流。這個動作,讓銀行看見他「資產變現能力」與「未來現金流潛力」,三個月後,私人銀行經理親自致電邀請他開戶。重點在於,銀行評估的是「可投資資產」(Investible Assets)的「潛力值」,而非靜態數字。


另一個常被忽略的槓桿點,是「關係滲透」。恒生對現有尊尚理財客戶的「忠誠度」極其看重。若你已是恒生「優越理財」客戶(門檻約100萬港幣),可策略性運用「階梯式滲透」:先將部分資產轉為銀行偏好的高認可度產品(如自家推出的結構性存款或特定基金),同時積極使用其財富管理諮詢服務。每季度與客戶經理深度檢討財務目標,讓對方清楚看見你「持續累積」與「尋求更專業服務」的意圖。當你的綜合往來關係(包括信貸、投資、保險滲透率)達到某個臨界點,銀行很可能主動提出私人銀行邀請——此時門檻金額的談判空間,往往比從零開始大得多。


別小看「非金融資產」的助攻力道。我曾協助一位收藏當代藝術品的客戶,將部分藏品透過恒生合作的第三方鑑價機構完成估值報告,並佐證過去五年類似作品的拍賣紀錄。這份報告連同他的流動資產(約400萬)一併提交,強調藏品作為「另類投資」的流動性規劃(例如未來可透過銀行藝術品融資管道變現)。銀行最終將其藏品以保守估值計入「潛在合格資產」,成功達標。藝術品、專利權、甚至具備變現能力的數位資產,只要能被專業機構估值並證明市場流通性,都可能成為敲門磚。


私人銀行服務真正的價值,不在於鍍金的信用卡或貴賓室,而是「風險隔離架構」與「跨代傳承工具」。當你開始觸及企業接班、跨境資產配置或家族信託需求時,私人銀行提供的法律架構諮詢與稅務優化方案,往往能在關鍵節點省下數倍於管理費的成本。一位客戶利用恒生的離岸信託架構,將持有的東南亞科技股與香港物業整合,僅遺產稅規劃一項,就為下一代護住近兩千萬資產。這筆隱形收益,遠超過追求表面門檻的焦慮。


記得Lily後來在私人銀行戶口啟動那天,傳了訊息給我:「原來最難跨過的門檻,是『以為自己永遠夠不著』的那道心理防線。」門檻從來不是鐵板一塊,它是流動的、可談判的、甚至帶點人情味的。與其盯著五百萬的數字發愁,不如盤點自己手上有哪些籌碼——可能是正在增值的房產、被低估的收藏品,或一份前景看好的生意。然後,找對方法,讓銀行看見你未來的可能性。財富的遊戲,玩到最後都是關於「預期」與「信任」。


2025-7-26 23:31:38
看完背脊發涼… 原來我手上那批普洱茶餅找專業鑑定後真能當資產?下週立刻約客戶經理談!
2025-7-27 00:34:36
很實在但想追問:如果主要資產是未上市科技公司股份,銀行會認可嗎?估值要怎麼談才不吃虧?
2025-7-27 00:41:39
文中提到的「階梯式滲透」具體怎麼操作?每個月該主動找客戶經理聊什麼才不會被當麻煩人物?
2025-7-27 02:01:00
坦白說月薪三萬的小主管看完更焦慮了,這種攻略對受薪階級根本天方夜譚吧?
2025-7-27 03:35:29
最後一段戳中要害。之前被拒兩次就放棄,原來銀行要看的是成長曲線而不是現有餘額,明天重新包裝企劃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闪耀粽子

关注0

粉丝0

帖子714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