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三年前陪表姐去房委會遞表抽居屋,她盯著密密麻麻的申請須知,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點解次次都係陪跑?」她嘆氣。那期白表單人中籤率低到得2.1%,近乎買六合彩。幾年下來,自己研究加觀察身邊中籤案例,發現抽居屋除了運氣,真有幾道暗門能推高命中率。
好多人一窩蜂搶市區盤,新界北就嫌遠。但數據會說話:2023年第七期居屋,市區靚盤如啟德啟悅苑,白表家庭中籤率約6%,但同期屯門兆翠苑同類申請中籤率衝上15%。這不是叫你不選心水,而是當你連入場券都抽不到,靚地段只是空中樓閣。策略上,寧願首輪先搶新界盤「上車」,五年後補地價再換樓,路反而更實在。有位朋友專攻北區,第三次申請就中籤,現在天天讚樓下河畔單車徑清靜。
「家庭組合」這四字是關鍵。非核心家庭(比如兄妹、姑姪聯名)比起核心家庭(夫妻、父母子女)配額少一大截。見過最聰明操作是堂姐拉退休母親組隊,用綠表資格申請。綠表長者家庭申請類別競爭者少,加上母親名下無物業,資產審查易過關,結果一擊即中。若家中長輩符合資格,這條路徑值得認真考慮。
遞表時機也有學問。別拖到最後幾日才交,系統可能塞車。但更忌開閘首日衝去,那時最多人搶。觀察過往幾期,開閘後第三至五個工作天遞交,避開頭尾人潮,系統負荷較穩。房委會職員私下提過,早交遲交不影響抽籤機率,但文件齊全最重要。曾經有人因漏了稅單副本被取消資格,冤枉到極。
資金證明要做得靚。別以為抽中才籌錢,審查時銀行月結單若突然有大筆不明進帳,官員會起疑。最好提前半年逐步儲蓄,讓存款紀錄呈現自然增長。有位工程師中籤後被要求解釋某月多出50萬,原來是賣股票所得,但單據不齊,折騰兩星期才過關。另外,信貸評級(TU Report)記得預先查核,別讓卡數拖累按揭批核。
抽居屋像場耐力賽,與其抱怨運氣差,不如拆解遊戲規則。有位街坊抽了八年,每年檢討策略:換家庭組合、轉區域、甚至調整資產配置,最後在長沙灣凱德苑中籤。他說關鍵是「晾衫竹理論」——竹竿夠長,總有勾到衫的一日。所謂秘訣,不過是看清規則、計算概率、預備充足,然後,等風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