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走進駕訓班辦公室,冷氣混著汗味和影印紙的氣息撲面而來。櫃檯後方貼著那張「持續進修基金資助」海報,邊角已經微微捲起。我記得去年夏天,就是在這張海報前,捏著皺巴巴的報名表猶豫不決。學車對香港人來說從來不只是技術,更像一場昂貴的成年禮。直到教練阿雄叼著檳榔走過來,用台語夾雜國語說:「少年仔,這筆錢不拿白不拿,政府幫你出學費,你省下來買新機車頭盔不香嗎?」
持續進修基金這塊餅,2022年悄悄變厚了。上限還是兩萬港元,但放寬了適用範圍。以前總聽人抱怨:「學車?基金條款裡寫明要『提升職業技能』,你開Uber嗎?」現在不同了,運輸署認可的私家車或輕型貨車課程都算數。我翻著駕訓班提供的藍色申請須知,發現連重型電單車課程也能申請,對送貨小哥簡直是及時雨。不過魔鬼藏在細節裡,得選「基金課程名單」裡登記的駕校,報名時不說要申請資助,事後追著教練補文件會被他碎念整個學期。
考照這條路,比駕訓場的S彎道還曲折。阿雄教練第一堂課就警告:「別以為基金幫你出錢就輕鬆過,考場攝像頭比阿Sir還犀利。」他帶過幾個領補助的學員,最後路試卡關三次,自費重學的錢比補助金還多。我親身體驗過那種壓力——練了兩週倒車入庫,方向盤打太急壓到邊線,阿雄立刻踩副煞車,轉頭瞪我:「這樣開車庫,你家牆壁早就被你撞成蜂窩啦!」
真正領到錢是考過路試兩個月後。駕訓班行政小妹遞來牛皮紙袋時神秘兮兮:「記得影印收據要蓋駕校大章,銀行帳號寫錯一個數字,政府承辦員會用紅筆圈起來寄回給你。」那筆錢最終沒變成新頭盔,繳了半年停車場月費。倒是在茶水間聽過更精明的操作:隔壁班陳太用補助金抵扣進階防衛駕駛課程,她握著咖啡杯笑說:「雨天開東隧打滑過一次,這錢算買保險啦。」
領到駕照那天,我騎機車繞去青馬大橋看夕陽。後照鏡裡閃過駕訓班那台編號07的白色教練車,阿雄正在教新學員練斜坡起步。突然懂了他常掛嘴邊的「馬路如虎口」——政府給你梯子爬,但跨過圍欄後,油門深淺終究得自己拿捏。那張印著「資助款項已發放」的電子郵件,後來和駕照一起塞進皮夾最內層,像張過期的船票,提醒我曾搭過這班名為進修的渡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