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走進常去的菜市場,錢包裡那張藍色卡片又被我抽出來結帳。賣菜阿嬤瞇眼笑著說:「少年仔,你最近都用這張齁?看你在全聯也刷這張。」接過找零時我心想——這張渣打Smart卡,確實默默改變了我的消費習慣。
三年前被朋友推坑時,我只當是張普通現金回饋卡。真正開始當主力卡用,才發現它像藏在巷弄裡的私房菜館:外觀樸實,滋味卻扎實。1.88%無門檻回饋在台灣信用卡戰場不算最高,但當你在超商買四十塊咖啡、藥妝店湊不到三千、加油站只加三百時,多數神卡在此刻瞬間啞火,它卻始終穩穩吐出零錢般的回饋金。
上個月整理帳單嚇一跳:光是超商早餐和下班買菜,竟攢了八百多回饋。關鍵在「無腦刷」三個字——不用記通路分類、不必搶登錄、免達消費門檻。早晨趕時間抓了麵包和牛奶,店員問「刷卡嗎」時再不用天人交戰:「這筆算不算進當月任務?」
當然,硬傷也明顯。海外消費回饋普通,百貨週年慶不如百貨聯名卡殺。最痛是去年換新卡,舊卡剩的六百多回饋金直接蒸發。後來才懂遊戲規則:回饋金隔月折抵帳單,當期沒用完就歸零。有次帳單剩二十元,我硬是去超商買礦泉水把回饋金榨乾,店員看我的眼神像看神經病。
申請訣竅藏在細節裡。線上送件快,但建議跑分行。理專看我年刷破五十萬,主動加碼免年費到三年。記得帶全薪轉證明,他們對自由工作者較嚴格。有朋友在百貨週年慶前申請,核卡竟拖三週,錯過首波優惠氣得跳腳。
最近發現它新玩法:綁定街口繳水電費,1.88%照樣落袋。當鄰居炫耀某神卡繳費回饋5%卻要搶限量名額時,我默默看著帳單折抵的兩百塊微笑。信用卡像戀愛,與其追逐條件頂尖卻要處處遷就的對象,不如找個能舒服過日子的伴。這張卡之於我,就是深夜加班後巷口那碗始終亮著燈的滷肉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