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幾個朋友聊到報稅季,大家都頭痛怎麼省點錢,尤其家有老小的。我自己去年試了申報父母免稅額,結果省了不少,這經驗讓我覺得該分享出來。台灣稅法規定,扶養父母能減稅,但很多人卡在「父母還在上班」這點,以為沒資格。其實,關鍵在細節,弄懂規則就能合法節稅。
父母免稅額這東西,說白了就是政府鼓勵大家照顧長輩,給的稅務優惠。根據綜合所得稅法,扶養直系尊親屬,每人每年免稅額八萬八。但問題來了,如果爸媽還沒退休,還在賺錢,很多人直接放棄申報。別急,這裡有個但書:父母年所得低於免稅額門檻,照樣能報。舉個例,我媽去年兼差打工,年收才十萬,遠低於標準,我就成功申報了。
怎麼判斷資格?先看父母年收入。財政部規定,扶養對象的所得總額不能超過免稅額,否則免談。具體點,父母各別年所得加起來,低於八萬八就能用。但別忘了,這包括薪資、利息等所有收入。實務上,建議年底前跟父母對帳,確認數字。萬一他們收入稍高,還能靠醫療支出抵扣,比如看病收據累積起來,壓低所得額。
計算省稅效果,實打實的例子最清楚。假設你年所得五十萬,稅率百分之五。扶養一位父母,免稅額八萬八,直接減稅四千四。如果父母兩人都符合,雙倍省。去年我申報雙親,省了快一萬塊,夠全家吃頓好料。記住,申報時附上戶口名簿和收入證明,國稅局審核才順。
常見陷阱得避開。有人以為父母有勞保就沒資格,錯!勞保不計入所得。還有人拖到報稅截止才動作,結果文件缺漏被退件。我的經驗是,四月就開始準備,線上申報系統超方便。稅務這東西,早規劃早安心。
總之,父母有工作不一定是障礙,活用規則就能轉成節稅利器。花點時間研究,省下的錢回饋家庭,多划算。今年報稅季,別再錯過這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