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陪老友阿明跑銀行辦貸款,看他捏著一疊文件在冷氣房裡冒汗,突然想起自己五年前第一次創業借貸的狼狽。當時遞件後整整三週音訊全無,直到某天午後銀行經理來電,開口就要三十頁補充文件,急得我衝去便利商店影印機前手都在抖。如今回頭看,當年那些煎熬其實都能避免——關鍵在於摸透審批流程的「隱形規則」。
多數人以為加速審批就是催辦專員,殊不知真正的通關密語藏在文件細節裡。像阿明遞交的年度營收報表,密密麻麻的數字底下缺了每月現金流折線圖,逼得審核部得翻出原始發票重算。後來我讓他在封面黏張便利貼,手繪紅色箭頭標註「附件P23-P26現金流分析」,隔天就接到照會電話。
銀行最怕的不是數字難看,而是「不確定性」。某次幫餐飲店辦週轉,會計師製作的損益表精準到小數點後兩位,卻漏了最關鍵的冷氣維修合約影本——這間店三個月前才因冷氣故障停業兩週。後來我們補上五年保固合約,另附手寫聲明承諾每月提撥3%營收當設備基金,這份主動揭露風險的誠意,反讓核貸速度比預期快十天。
擔保品文件更是學問。有位客戶用淡水老宅抵押,地政事務所謄本厚達四十頁,我硬著頭皮陪他整理。最後抽出三張核心:所有權狀首頁、最新異動登記頁、以及用螢光筆圈出「本建築無套繪管制」的註記頁。其餘裝訂成冊貼上索引標籤,附註「其餘三十七頁為歷次移轉紀錄供參」。這種體貼審查員的動作,比送水果禮盒實在得多。
最深刻的教訓來自2019年幫製造廠辦急貸。會計深夜傳來財務報表,我隨手轉寄銀行窗口,隔天卻收到補件通知。原來報表裡「存貨週轉天數」從90天暴增至150天,會計在電話那頭支吾說「最近盤點還沒結完」。後來重做報表時,我們在異常數字旁加註:「因應Q4旺季提前備料,附供應商採購合約第5條交貨時程」,危機瞬間轉為優勢。
最近發現連文件排列順序都有門道。某科技公司老闆按年度順序排稅單,我建議他倒著排:把最新年度放最上面。審查員打開卷宗第一眼看到最近半年營收成長40%,後方衰退年度的文件自然顯得情有可原。這招讓原本卡關的案子三天內過初審,比送急件申請還有效。
走過這麼多貸款案場,真正能讓銀行安心加速的,從來不是包裝精美的企劃書,而是那些藏在數字縫隙裡的真實故事。就像老裁縫師傅的貸款案,我請他在商標註冊證旁附上孫女穿他手作旗袍的合照,文件袋裡還塞了顆手工盤扣。兩週後核貸通知來時,專員特別提到:「盤扣我們別在核准單上了,很美。」
評論:
請問小型工作室沒開發票怎麼證明收入?我主要接國外案子款項都進PayPal
您提到擔保品文件精簡很重要,但如果抵押的是家族共有地,需要把所有持分人的同意書都附上嗎?
去年有退稅紀錄會不會影響信用評分?我剛收到國稅局退稅通知有點擔心
自由工作者申請時被要求提供兩年收入證明,但其中半年我在養病沒接案,該如實填寫還是合併計算?
文中手寫聲明的方式很受用!想問若找退休老師當保人,需要特別準備什麼文件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