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洛杉磯機場的免稅店,看著標價牌,手指不自覺摸向錢包裡那幾張塑膠卡片。哪一張刷下去才不會半夜驚醒,後悔被剝了層皮?在美國玩,信用卡不是便利,是生存戰術。選錯卡,等於把錢白白撒在機場地毯上。
我記得第一次來美西自駕,傻傻用台灣發的卡刷租車押金。帳單下來差點昏倒——光海外交易手續費就夠吃兩頓In-N-Out。後來在66號公路某個加油站,老闆看我掏卡直搖頭:「年輕人,你該弄張像樣的卡。」他櫃檯玻璃下壓著十幾張不同銀行的卡,活像信用卡博物館。那刻我才懂,在這片土地,塑膠貨幣的遊戲規則比大峽谷還深。
搞懂「無FTF」是基本功。Foreign Transaction Fee這種東西,像藏在漢堡裡的酸黃瓜——沒注意就噁心你一嘴。真正狠角色玩的是「消費類別加成」。去年在芝加哥,我用某張卡訂河畔餐廳,結帳時侍者笑著說:「先生真會選,這張餐飲5倍點數吧?」原來他瞥見卡面就懂了門道。餐旅老手都曉得,吃龍蝦賺的點數可能比龍蝦肉還值錢。
租車保險是另一個坑。在鳳凰城機場,見過一家子圍著租車櫃檯吵架。他們用點數換的免費卡租車,撞凹保險桿後才發現那卡根本不包碰撞險。櫃檯職員冷冰冰報價:「三千二,刷卡還是付現?」要記住,Visa Infinite或World Elite Mastercard送的保險,條款比你想的複雜——有的要求全程用該卡付款,有的不保皮卡車型。出發前打客服錄音確認最穩當。
機場貴賓室是沙漠綠洲。去年暴風雪困在丹佛,經濟艙候機區人滿為患。我捏著某張年費$550的卡,帶全家躲進Amex Centurion Lounge。孩子啃著現做墨西哥捲餅,我灌著免費精釀啤酒看窗外飛機除冰。那一刻的年費,早從胃裡賺回來。但別被龍蝦吧檯迷惑——有些廉價旅行卡送的Priority Pass,連熱食都要額外付費。
真正老狐狸會玩「三卡流」。錢包深處永遠躺著:一張吃飯加油神卡(像Citi Custom Cash,特定類別自動5%回饋),一張旅行萬用卡(Chase Sapphire Preferred換機票最划算),再加張無年費備用卡(預防某些店家拒收Amex)。在紐奧良爵士酒吧,酒保看我輪流掏不同卡結帳,挑眉說:「台灣來的點數獵人?」彼此心照不宣碰杯。
匯率把戲最陰險。在時代廣場換匯所,電子看板閃著「0手續費」大字,底下小字匯率卻比市場低5%。我鄰房日本背包客就這樣被坑了三百刀。記住:刷當地貨幣,讓你的發卡行算匯率,通常比店家直接轉日圓結帳划算。結帳時POS機跳出「請選擇幣種」?永遠選當地貨幣!
羊毛要薅得優雅。去年用Capital One點數換紐約機票,官網顯示剩兩張。正要下手,靈光一閃致電客服要求「點數轉合作航空」。結果同航班用少三萬點到手,還升等艙位。祕訣在於:點數價值像海鮮市價——清晨批發市場和黃昏收攤價,能差出一頓米其林。
夜深了,信用卡優惠像賭城霓虹,閃得人眼花。但核心永遠不變:你飛越太平洋是來創造回憶,不是幫銀行填業績。摸熟手中塑膠片的脾性,它才會乖乖當你的阿拉丁神燈。
評論:
在德州租露營車被保險條款搞瘋,原來World Elite卡只保轎車?求推薦保RV的卡
請問無信用紀錄的新移民,第一張該衝年費卡還是乖乖從押金卡養起?
餐廳5%回饋那張,在food truck刷碼付款也算餐飲類嗎?上週在波特蘭餐車刷了兩百多塊
跪了!用您說的轉點技巧換到明年櫻花季羽田-夏威夷商務艙,省了八萬哩
年費$550那張龍蝦吧檯沒了啦!現在連進門都要排隊半小時,Amex砍福利砍得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