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陪阿明去驗屋,仲介嘴上掛著「拎包入住」,他差點就簽了約。直到我隨手按了牆角一片不起眼的壁紙,濕冷的黴味混著粉塵猛地竄出來——後面整片水泥早就泡爛了。仲介的笑容僵在臉上,阿明捏著訂金支票的手全是汗。買二手樓像拆盲盒,有人拆到寶,更多人拆到債。
看屋別只會拍網美照。帶支強光手電筒照天花板,水漬像地圖上的戰區無所遁形;馬桶水箱裡丟張衛生紙沖水,水流弱得像老人滴尿就得當心管線;所有窗框門框用硬幣刮一遍,木屑簌簌掉落的八成是白蟻自助餐廳。上次幫堂姐看房,屋主把衣櫃釘死在滲水牆前,還信誓旦旦說是「裝潢特色」。
權狀上的數字會騙人。巷口陳太買頂樓加蓋三十年,去年都更才發現建物謄本寫著「未辦理保存登記」,鐵皮屋瞬間變違建。務必調「建物登記第二類謄本」,看清楚附屬建物有沒有登記、車位產權是獨立還是公設。我吃過悶虧的鄰居老周,簽約後才發現車位登記在隔壁棟地下室,每天停車得穿越兩個中庭。
殺價別只盯著總價。屋主急售的老公寓,驗屋時我盯著陽台外牆:「這磁磚膨拱得像麵包,砸到人怕是要賠千萬。」屋主當場降了三十萬;頂樓戶說送全新冷氣,我掀開機器頂蓋:「這型號三年前就停產,是庫存機吧?」仲介支吾著又砍掉服務費。真正省下的錢,藏在屋主迴避的眼神裡。
簽約那張紙比你想的嗜血。見過最陰的條款寫著「買方已確認無海砂屋嫌疑」,結果註腳小字「賣方不擔保檢測結果」。堅持加註但書:「若交屋後半年內檢出氯離子超標,賣方無條件原價買回。」別信口頭承諾,上個月有網友哭訴賣家答應附全新廚具,交屋才發現瓦斯爐根本沒接管線。
找銀行估價比拜月老重要。同事看中捷運旁老華廈,自認撿到八五折,銀行卻說結構太老只肯貸六成。突然短缺的兩百萬頭期款差點逼瘋他。下斡旋前先拿地址找三家銀行做「預估價」,那些包著糖衣的投資客專案,專坑眼裡只有低單價的小白。
最後記得拜訪管委會。管理費欠繳名單藏著未來惡鄰,會議紀錄裡寫滿電梯維修爭吵。曾幫客戶查到某社區半年換三個總幹事,追問才知有住戶長期霸佔頂樓種菜。當警衛跟你說「我們社區很單純」,最好查查法院布告欄有沒有非自然死亡公告。
說到底,買二手樓像在颱風天撿漂流木。表面越光滑的越可能藏蛀蟲,帶刺的朽木反能燒出暖火。那些省下的錢別急著買沙發,留著給突然爆裂的糞管,或是某天深夜從天花板掉下的壁癌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