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老朋友從國外返港,約我飲茶時聊到佢嘅住屋煩惱。佢話:「香港樓價咁貴,公屋係咪真係可以買到?定係只能租?」呢個問題勾起咗我幾年前幫親戚處理類似事情嘅回憶。當時我花咗唔少時間研究,先至搞清晒啲資格同流程,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希望幫到有需要嘅人。
公屋喺香港主要係由政府提供嘅出租單位,但唔少人唔知,其實有啲特定計劃可以購買。最常見嘅係「居者有其屋計劃」,簡稱居屋,呢個係俾合資格人士以優惠價買入公屋單位。不過,唔係所有公屋都賣得,通常只限於新建成或翻新嘅居屋項目。記得我親戚申請嗰陣,佢哋全家好興奮,但都要過五關斬六將先成功。
講到購買資格,第一關就係收入同資產限制。以2024年為例,單身人士每月入息上限大概係三萬港幣左右,資產唔可以超過一百萬;家庭申請嘅話,入息上限會高啲,例如四口之家可能係六萬內。另外,申請人必須係香港永久居民,住滿七年,同埋冇喺過去五年買過任何資助房屋。我親戚就係因為佢老公曾經有層居屋,搞到要等夠年期先申請得返,真係幾麻煩。
流程方面,唔好諗住簡單填表就得。首先要留意房屋署嘅公告,通常每年會開放一兩次申請期,網上或郵寄提交表格,仲要交埋收入證明同住址文件。跟住就係抽籤,運氣好嘅話會收到「揀樓通知書」,然後去指定地點揀單位。記住,揀樓時限得好緊,我親戚話佢哋全家當日晨早六點就去排隊,驚死錯過心水單位。揀好後就要簽臨時合約,付訂金,最後搞埋按揭同過戶手續,成個過程快則半年,慢嘅話拖到一年都試過。
講到尾,買公屋唔係易事,但對基層家庭嚟講,絕對係上車嘅好機會。不過要提醒大家,買咗之後有轉售限制,例如頭五年只可以原價賣返俾政府,之後先可以自由市場放盤。我親戚而家住咗三年,佢成日話雖然單位細啲,但慳返嘅錢夠佢哋供仔女讀書,值得搏一搏。如果你心郁郁想試,建議先去房屋署網站睇最新指引,或者搵社工問問,免得到時白行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