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日本生活,工作也好,留學也罷,總會遇到一個現實問題:怎麼申請信用卡?不像在台灣隨處可見的便利申請管道,在日本,外國人想拿到第一張信用卡,常常碰壁。這幾年下來,自己從零開始,到手上也有幾張常用的卡,過程跌跌撞撞,累積了不少實際經驗和觀察。今天就來聊聊,作為一個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該怎麼聰明地挑選和申請信用卡。
剛踏上日本土地那會兒,拿著在留卡興沖沖地去銀行開戶,順口問了句信用卡的事,櫃員客氣地笑了笑:「您剛來日本,可能暫時無法申請呢。」後來才知道,這幾乎是每個外國人的必經之路。日本的信用卡審核,非常重視「信用履歷」—— 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實實在在影響生活的東西。沒有過往的信用記錄(俗稱「信用ブランク」),或者剛來日本不久,在系統裡幾乎是「透明人」,銀行自然不敢貿然發卡給你。
那怎麼辦?第一步,別好高騖遠。別一開始就瞄準那些頂級金卡、白金卡。老實說,那些卡的年費動輒幾萬日圓,福利雖好,但門檻也高,通常需要穩定的高年收(例如300萬日圓以上)和良好的長期信用記錄。與其碰壁,不如從「入門卡」或「學生卡」著手。像是「楽天カード」或「EPOSカード」(尤其推薦給常逛丸井百貨的人),對信用歷史的要求相對寬鬆。我第一張成功核發的卡就是樂天卡,線上申請流程簡單,審核速度也算快,雖然初始額度不高(大概只有10萬日圓),但這就是建立信用記錄的起點。
申請時,資料填寫是關鍵。地址一定要和在留卡、住民票完全一致,一個字、一個符號都不能差。電話號碼務必填寫自己能即時接聽的日本手機號碼。銀行可能會打電話來照會(電話認證),問幾個簡單問題確認是本人申請,錯過了或答得支支吾吾,很可能直接被拒。年收入記得如實填寫,別為了提高過件率就亂灌水,銀行會根據你提供的在職證明或稅單核對,被抓到不實申報反而留下壞印象。
「審核不過怎麼辦?」這問題太常見了。別灰心,也別立刻換一家再衝。頻繁地短時間內向多家銀行申請信用卡,會被記錄在個人信用情報機構(如CIC、JICC),這叫「照会多発」,會讓銀行覺得你很缺錢、風險高,反而更難通過。建議一次只申請一家,如果被拒,至少隔2-3個月再試。這段時間,好好使用你的銀行帳戶(最好是有薪資自動入帳的帳戶),按時繳納水電煤、手機費,這些都是累積正面信用的小細節。
等第一張卡用了半年、一年,按時還款,累積了好的信用記錄,就可以考慮進階一點的卡片了。這時有幾個方向:如果常去特定商店,像「AEONカード」適合永旺集團(超市、商場);「JALカード」或「ANAカード」對常搭飛機的人很划算;「Amazon Mastercard」則是在Amazon消費回饋超高。我自己後來加辦了「三井住友カード NL」,Visa卡全球接受度高,海外旅行保險也夠用,年費第一年通常免費,之後也容易談減免。
特別提一下「JCB卡」。很多人以為JCB只在日本通用,其實在台灣、韓國、泰國等地接受度也很高,而且常有針對這些地區的優惠活動。JCB自家的「金卡」門檻相對親民,持有金卡就能免費使用日本國內各大機場的貴賓室(Plaza Premium Lounge),這福利非常實用,特別是出差或旅行時,早到機場有地方休息、喝杯咖啡吃點東西,舒適度差很多。
申請方式上,線上申請最方便,但有些銀行(特別是傳統大銀行如三菱UFJ、みずほ)可能還是需要臨櫃辦理,或線上申請後補書面資料。線上填表時,每個欄位都仔細看清楚,特別是那些小字的「注意事項」和「特約條款」。寄來的實體卡和密碼信函要分開妥善保管,開卡激活步驟別省略。設定自動扣款(口座自動引落)是最省事也最不會忘記繳款的方法,綁定自己常用的銀行帳戶就好。
最後,安全使用是根本。日本信用卡盜刷雖然相對少,但也不是沒有。不在可疑網站刷卡,定期檢查帳單明細,設定消費簡訊通知(利用明細サービス),都是基本動作。信用卡是工具,用得巧,能省錢、賺點數、享便利;用不好,也可能陷入債務。清楚自己的消費能力,量力而為,才是王道。
在日本建立信用需要時間和耐心,但一步步來絕對可行。從一張小小的信用卡開始,也是融入這個社會,建立穩定生活的一部分。別怕被拒絕,那只是過程,準備好該有的文件,誠實填寫資料,總會找到適合你的那張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