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年第一次接觸美股,光是開戶流程就折騰了兩周。銀行櫃檯遞來的複委託文件像天書,手續費欄位看得心驚肉跳。直到某天深夜刷到老虎證券的廣告,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點開,沒想到從此改寫了我的投資軌跡。
開戶介面比想像中直觀,但魔鬼藏在細節裡。身分驗證環節要留意:台胞證和台灣身分證需分開拍攝,證件邊角不能有陰影。最關鍵的是地址證明——我翻出三個月內的信用卡帳單掃描,偏偏水電費單據被系統打槍,後來改用戶政事務所的戶籍謄本才過關。入金時更踩過雷,第一次透過本地銀行電匯忘了勾選「全額到賬」,硬生生被中間行扣掉35美元,心疼得半夜爬起來重匯。
真正驚豔的是APP裡的「碎股交易」功能。去年特斯拉拆股後股價仍高,隨手把零錢包裡83美元買了0.07股,這種螞蟻搬磚的累積法,半年後竟攢夠整股出場。更別提凌晨三點盯著美股波動時,突然彈出騰訊ADR的折價提醒,當場用閒置新台幣換匯抄底,比港股開盤價低2.3%的價差吃得很是痛快。
策略上我摸索出「龜息投資法」。每月薪水到帳先扣三萬轉進老虎戶頭,其中70%自動投入VOO這類美股ETF,剩下的專攻派息股。像嬌生(JNJ)這種連續62年增息的長青樹,搭配老虎的股息再投資零手續費,去年光股息就滾出11.3%複利。有回台股大跌時,發現美國公債ETF(TLT)逆勢衝高,立刻用融資功能質押持股換美元抄底,兩周內對沖掉本土持股損失。
真正讓我後頸發涼的教訓發生在去年九月。半夜追高熱門中概股,貪快用了市價單,恰逢流動性枯竭時段,成交價竟比預期高出17%。從此只在流動性強的紐約時段下單,且必定設定限價單緩衝區。還有次被期權合約的希臘字母搞暈,差點被保證金追繳,現在操作衍生品前必開老虎的「風險透視鏡」模擬最壞情境。
老虎的洞見報告是我的秘密武器。上季他們提前兩周點出半導體庫存周期見底,我加碼台積電ADR的部位至今漲了四成。最近報告裡反覆出現「日股再通膨」關鍵字,正在研究東證指數ETF(EWJ)的建倉時機。倒是要提醒,跨國投資最忌諱「匯率盲症」,我習慣把新台幣換成美元後凍結三個月,等非農數據公布後的匯率甜蜜點才出手。
凌晨三點的紐約交易時段,我常邊啃三明治邊翻老虎的熱力圖。當台灣科技股還在沉睡,APP裡那隻老虎圖標已標亮費城半導體指數的異動。有次發現英偉達期權隱含波動率驟升,立刻同步放空台積電ADR對沖,這種跨市場套利就像在時差縫隙裡撿金幣。不過別被亮眼功能迷惑,去年某新推的社交跟單功能讓我賠掉半個月薪水——投資終究要對自己下的每筆單負責。
咖啡涼了,螢幕上那隻小老虎還在跳動。它給了我征戰全球市場的槍,但扣扳機的手指終究長在自己手上。下次再聊,我得去處理剛到期的蘋果期權合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