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5年第一次买Google股票时,纯粹是被它无处不在的搜索框吸引。十几年过去,每次看到Chrome浏览器角落那个彩色图标,都会想起当初那个莽撞决定带来的意外收获。投资科技股就像驯服野马,既需要缰绳也得给足奔跑空间,而Google(现在该叫Alphabet了)始终是马群里最特别的斑纹马。
这家公司早就不是单纯的搜索引擎了。去年夏天在东京街头,看到小学生用Google翻译和法国游客聊天,老太太用地图找百年茶屋,年轻人举着Pixel手机拍Vlog。当一家企业的产品像空气般融入全球生活时,它的护城河就深得看不见底。云计算业务季度增速仍保持在25%以上,YouTube广告收入虽然受TikTok冲击,但人均观看时长还在偷偷增长。更别说那些藏在\Other Bets\里的黑科技,量子计算和Waymo自动驾驶哪天爆发都不奇怪。
不过最近财报季让我盯着K线图抽了半包烟。苹果隐私政策让数字广告业集体感冒,Google也不能幸免。去年Q4点击单价同比下降9%那晚,盘后交易跳水的曲线看得人心惊。更棘手的是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每年几十亿的合规成本像钝刀子割肉。现在买Google股票得像老渔夫看潮汐,得算准三股浪头的节奏:AI军备竞赛的烧钱浪、监管风暴的退潮浪,还有经济周期本身的起伏浪。
我的持仓本上记着三条血泪换来的铁律:永远别在反垄断听证会当天加仓,每次拆股都是散户陷阱,广告收入增长率比净利润更重要。现在每月定投时,会特意留三成弹药等黑天鹅事件。去年ChatGPT发布那周市场恐慌性抛售,捡到的便宜筹码现在浮盈37%。真正值钱的不是代码也不是数据,是二十亿人每天把信任当燃料注入它的搜索框,这种习惯比石油更难替代。
夜深翻财报,注意到个有趣细节:Google连续九年研发投入占比超15%,比苹果高近一倍。这些钱砸在DeepMind实验室里,变成AlphaFold破解蛋白质结构,变成Gemini模型理解跨语言梗图。或许投资科技股的本质,就是在赌人类集体好奇心会不会突然转向。当女儿用Google镜头识别路边野花时,我总觉得那些花瓣纹路里藏着未来的K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