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01:42
评论(0)
旧金山的天际线总少不了那些在陡坡上爬行的彩色小盒子——铛铛车(Cable Car)。说实话,第一次来这城市,觉得不坐一次就跟没来过似的。这玩意儿可不仅是交通工具,简直是滚动的城市历史博物馆,木头座椅、手动转向盘、司机(他们叫Gripman)那身制服,都透着股百年老店的倔强劲儿。
别看它慢悠悠地“叮当、叮当”响着爬坡,背后那套地下钢缆系统精密得很。旧金山这地形,七山环绕,坡度陡得吓人,19世纪那会儿马拉车根本吃不消。1873年,安德鲁·哈利迪目睹马车事故后灵光一现,发明了这套靠中央动力厂驱动、地下持续循环钢缆牵引的交通系统,硬是让城市在陡坡上活络了起来。当年二十几条线,如今只剩下三条,更显得珍贵。
最热闹的起点通常在鲍威尔街(Powell St)和市场街(Market St)交叉口。老远就能看见排队的队伍蜿蜒曲折,尤其夏天或周末,排个把小时是常事。别犯傻干等!教你个本地人才懂的小窍门:沿着鲍威尔线或者海德线(Hyde Line)的路线,往上走几个街区,比如在联合广场(Union Square)附近或者诺布山(Nob Hill)顶上的加州街(California St)沿线找中途站(比如Powell & California, Powell & Jackson),队伍往往短得多,甚至可能直接上去抢到个“挂票”位置——对,就是挂在车外侧的踏板上,那才叫原汁原味!
单程票价现在是8美元(现金或MuniMobile App),不算便宜,但买张一日通票(Muni Passport)更划算,24小时内铛铛车和市里其他公交地铁随便坐,才13块。上车付现金给售票员最直接,或者提前在App买好。重点来了:一定抓紧扶手!尤其站在外侧踏板时,车子下坡那个加速度,加上旧金山招牌式的陡坡,刺激程度不亚于游乐园项目,整个人感觉要飞出去,脚趾头都得抠紧了。手机相机也务必拿稳,别让旧金山的风和坡度联手谋杀了你的设备。
坐铛铛车,光坐着可不行。外侧站位是精华,迎着风,视野无遮挡,身体随着车厢在轨道上微微摇摆,感受城市的心跳。下大坡时,Gripman会拉响清脆的铜铃铛“叮当!叮当!”,提醒路人,这声音就是旧金山的背景音。别忘了观察Gripman的操作——他得用巨大的杠杆手动“抓住”和“松开”地下那根以恒定速度(9.5英里/小时)运行的钢缆,控制车辆启停,尤其是在陡坡中间停车等红灯,全靠技术和经验,力道稍大就可能“跳缆”,这可是门快失传的手艺活。
拍照的话,除了在车上拍风景,拍车本身也是乐趣。想拍经典明信片角度,有两个黄金机位:1. 加州街和鲍威尔街交叉口,能拍到铛铛车在陡坡上爬行,背景是鳞次栉比的街道和高楼。2. 海德街靠近Lombard Street(九曲花街)顶端那段,背景是海湾和金门大桥,尤其黄昏时分,绝美。耐心点,等车转过弯来再按快门。
实话实说,铛铛车作为日常通勤工具效率不高,又贵又慢还挤。但对游客,它就是体验旧金山灵魂的钥匙。听着轨道摩擦的吱嘎声、铃铛的清脆声、Gripman偶尔的吆喝声,身体随着百年老车在起伏的街道上律动,闻着海边飘来的咸腥空气,看着两旁维多利亚式建筑掠过——这一刻,才真切感觉自己触碰到了这座城市的脉搏。它提醒你,在科技浪潮席卷一切的硅谷隔壁,还有这么个固执地保留着机械时代浪漫的倔强老城。
下次来旧金山,别只盯着金门大桥。花点时间排个队(记得用我的中途站小技巧),跳上一辆叮当作响的彩色小盒子,把自己交给那些地底奔流的钢缆,来一场晃晃悠悠、带着铁锈味和海风气息的城市穿越吧。记得带件外套,旧金山的“雾”可不是闹着玩的,山顶的风能吹得你怀疑人生——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上次差点连票都被风刮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