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美华媒:不文明“美国也有” 比下限寻安慰要不得

华人网 2013-8-12 01:10

中新网8月9日电 美国《侨报》9日刊载《“美国也有”比下限寻安慰要不得》一文,文章指出,在全球化中,中美两国共有的寻找自我存在,国家、集体主义观念抬升的表现。就一些个体的不文明行为而言,人们需要剔除其身份、国别、民族标签,回归到不文明行为本身去检视自身,而不是以国族身份,或作壁上观,或比较下限。

文章摘编如下:

中美虽然差距仍大,但最近却在文明程度上被等量齐观。近日,一名美国游客在意大利旅行时触摸博物馆中的14世纪雕像,结果掰断了雕像的手指。此事引发中美两国舆论的共同关注。美国主流媒体《赫芬顿邮报》更是直白,在报道该新闻的文末,画龙点睛的提及前一段时间中国游客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刻下到此一游之事。有网友愤愤不平,怎么不提一下拿破仑炮轰狮身人面像、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呢?

这反衬出中美一些媒体、舆论有着共同的心理,“拉别人”下水寻安慰。中国媒体对美国游客的丑闻高度关注,其背后是“美国也有”的心理,不乏有对中国人动辄被指不文明的情感宣泄。而《赫芬顿邮报》并列中国游客的丑闻,虽然只述不评,但传递出的信息是,美国游客这样,中国游客也这样,如此,一件不光彩的事,因为别人也丑,自己也就不那么不好意思了。

似乎可以说,如此精神胜利法,不独中国人专有,美国人也有。

但是这种思维本身就是偏颇的。人们常说,不文明的人不分国度,但现实不是如此。个人的不文明行为往往被上升为国家形象甚至民族形象,成为所谓的面子问题。这样的思维习惯,不仅限于草根网民,在所谓意见领袖、社会公器之媒体中已成常态,不仅限于发展中的中国,世界老大美国也是如此。

当然,中美两国的旅游文明确实存在问题。把个体扩大为一国民众、以“外国也有”比下限寻安慰,在全球化中,中美两国共有的寻找自我存在,国家、集体主义观念抬升的表现。就一些个体的不文明行为而言,人们需要剔除其身份、国别、民族标签,回归到不文明行为本身去检视自身,而不是以国族身份,或作壁上观,或比较下限,这无利于任何人类文明的自我改进。

大陆的舆论应当摒弃拒绝“外国也有”的精神胜利法,“美国也如此”种种坚决要不得。少一点“比下有余”,多一点“比上不足”,比如,向同样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文明素质困扰的日本人学习,才能在地球村中屹立。

(原标题:美华媒:不文明“美国也有” 比下限寻安慰要不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