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的地铁站,堪称打工人的军训现场。
转乘时的快步如同操场跑圈;没座位时,只能一路“军姿”抵达公司;到自动扶梯跟前,大家井然有序地从左侧小跑通行,在右侧站立列队,整齐程度堪比军训汇演。
“左行右立”,早已成了刻在许多人骨子里的乘梯习惯。但最近,风向似乎发生了变化。比如,今年五月北京地铁在部分扶梯上印上了两双并排的黄色小脚印,明示大家两侧站立。
坚持了这么多年“左行右立”,怎么现在突然要改了?
要不要“左行右立”,大家吵翻了天
早在 20 多年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就曾推行过乘坐扶梯时“左行右立”,但当时大家还是并排站立为主 [1][2]。后来赶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要建设文明城市,地铁志愿者和媒体们纷纷给“左行右立”打 call,这一习惯才逐渐推广开来 [3][4]。
时至今日,许多初到上海的外地游客,看到自动扶梯上整齐划一的“左行右立”,还是会发出惊叹:
这就是大上海的电梯文化吗?!太有素质了,不急的站电梯右边,空出来左边的位置让着急的人先走。
“左行右立”为赶时间的人提供便利,这让很多人成了它的“唯粉”。我们统计了社交平台上和“左行右立”相关的内容后发现,大家认同这一行为的首要原因就是赶时间。 看着即将关闭的地铁门,打工人被逼成了短跑健将。经历过差一分钟就打上卡的“牛马”们,格外共情这种赶时间的折磨。因此,“左行右立”背后那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默契,也是不少人支持的理由:
多谢大家一年来的支持,要不然我得天天迟到。
另外,还有人认为,“左行右立”天生自带文明属性,主动让道是个人素质的体现。这种氛围之下,很多人搭乘扶梯都不敢随便站,生怕自己打破了规矩,挡了左侧行人的路,还被当成没素质的人。
不过,也有不少人觉得“左行右立”是错误的。
他们最常提到的一点是,在自动扶梯上行走很危险——自己容易摔倒、也可能带倒其他人。但凡能放下手机,仔细看看扶梯标识、听听地铁广播,就会知道,现在搭乘地铁扶梯,早就要求“站稳扶好”了。 还有网友吐槽,就算遵守了“左行右立”,高峰期的时候,他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上左侧扶梯,但在扶梯上根本跑不快,听着地铁即将关门的铃声,只能在心里暗叫一声不妙。
被“左行右立”反复拷打的“牛马”们,在踩坑无数后得出的经验是,真着急就提前五分钟出门或者直接爬楼梯,还是别指望在扶梯上行走能省出多少时间了。
大家因为“左行右立”吵得沸沸扬扬,这让很多路人摇摆不定:“左行右立”,到底是好是坏?
“左行右立”不高效,也不安全
真相是,“左行右立”的通行效率,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根据伦敦交通局的一项自动扶梯实验,在人流量大且经常发生拥堵的霍尔本车站,早高峰期间,“左行右立”的通行人数为每分钟 212.42 人,而两侧站立的通行人数是 270.33 人,比“左行右立”高出了近 30% [5]。 同样是基于伦敦地铁的一项研究指出,随着扶梯垂直高度的增加,愿意爬扶梯的人逐渐减少。在伦敦金丝雀码头,自动扶梯的高度为 10 米时,还有不少人在上面行走 [6]。
但在霍尔本地铁站,自动扶梯高达 24 米,就只有四成的人愿意行走。此时,“左行右立”的通行效率大打折扣,而两侧都站立时,扶梯被充分利用,通行效率反而会更高 [6]。
事实上,除了通行效率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真相——作为“特种设备”的自动扶梯,生来就不是给人行走的。
现行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自动扶梯是机器,即使在非运行状态下,也不能当作固定楼梯使用 [7]。”
我们常见的住宅公共楼梯,梯级高度标准为 17.5 厘米,深度为 26 厘米;而自动扶梯的梯级标准分别是 24 厘米和 38 厘米。也就是说,大家每走 1 个自动扶梯台阶,都相当于走了约 1.5 个普通台阶。在自动扶梯上行走,需要更大步伐才能走动,稍不注意就容易踏空或被绊倒 [3]。 打工人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偶尔爬个楼,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迈都迈不开。楼梯尚且如此,爬扶梯只会更难,迈不开的步子,抬不起的腿,很容易让大家因踩不稳台阶而摔倒。
而且,长期“左行右立”还会让扶梯“罢工”,这时,大家都得跟着遭殃。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长期单侧站立会让扶梯一边的滚轮长期超负荷,另一侧的链条也会频繁受冲击,时间久了可能导致梯级晃动甚至脱落,上演“电梯惊魂” [8]。
同时,长期“左行右立”还可能让扶梯两侧链条受力不均,长度出现差异,最终触发强制停梯。对此毫无防备的大家,很可能因为惯性摔倒、碰撞,引发二次伤害 [8]。
“左行右立”,不被官方提倡了
打工人心里都清楚,在职场上打怪升级,少不了有难缠的甲方、糟心的同事来捣乱。但大家没想到,地铁上还有伤害关卡,自己还没到公司,就提前解锁了“战损”模式。
被地铁车门夹住的事情,大家没少见;挤地铁时被一顿肘击后确诊骨折的例子,也不算稀奇。可实际上,自动扶梯才是那个频频肇事的“隐形杀手”。
一项对广州地铁安全事故的统计显示,2013-2015 年,广州地铁站内近七成的安全事故都和自动扶梯有关。 在扶梯上若没站稳摔倒,最容易受伤的是头部和颈部;而一旦撞到别人,可能会连带对方遭遇下肢伤害 [9]。
比如,上海就曾发生过一起案例:一名男子在地铁扶梯上强行超越,撞到一名 八岁女孩,同行女士为保护女孩从扶梯上摔倒,造成左腿骨折并构成伤残 [10]。
随处可见的通勤包,也是自动扶梯上的“暗雷”。根据 日本电梯协会的调查,近六成的人都表示在乘坐自动扶梯时被其他人的背包撞到过 [11]。
实际上,早在 2006 年,加拿大多伦多交通委员会就撤除了 294 个“左行右立”标语 [3]。从 2020 年开始,日本电梯协会也开展了“站立,不要行走”自动扶梯运动 [12],五年间,在电梯上行走的日本上班族从近 80% 降到了不足 60% [11][13]。
而在中国,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九所城市不再提倡“左行右立”。
香港、上海和深圳比较委婉,让大家站稳扶好,不要走动;像南京、广州、武汉和成都这样的“霸道总裁”,则是在社交平台上点名,说“左行右立”会影响设备运行,增加出现意外的风险;而北京、杭州在乘客守则中直接删减了“靠右站立”的内容。
尽管如此,北京应急管理学会还是觉得“叫停”举措不够实在。它希望北京在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中明文禁止“左行右立”,同时用地铁广播三令五申乘梯新规,加上引导人员的监督,才有可能扭转人们长期以来的错误行为 [4]。
但好不容易才养成的习惯,哪有那么容易改。更何况,早高峰在扶梯上抢跑的那几十秒,是苦命打工人们对牛马费的坚定守护:什么左行不左行,哪有被扣工资重要。
撰文 / 壹十七 数据 / 壹十七 乐乐 设计 / 秋瞳 麦土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