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初剛到西班牙留學時,朋友們總愛問我:「西班牙到底有多大?人口分佈怎樣?」那時我還傻傻地翻地圖找答案,結果發現數字背後藏著好多故事。作為一個在這生活了五年的台灣學生,我親身走過從北部的巴斯克山區到南部的安達盧西亞平原,慢慢體會到這個國家的地理魅力。今天,就來聊聊西班牙的人口面積數據,不只看表面數字,還要挖出那些歐洲大國特有的分佈奧秘。
西班牙總人口大約4700萬,聽起來不少吧?但真正有趣的是它的密度變化。像馬德里和巴塞羅那這種大都市,人口擠得像沙丁魚罐頭,每平方公里超過800人,地鐵站裡永遠是人潮洶湧。反觀內陸的埃斯特雷馬杜拉或阿拉貢地區,開車半天都遇不到幾個人,密度低到每平方公里不到15人。這種極端差異,其實跟歷史和經濟有關——工業**時工廠都往沿海建,內陸就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我在鄉下實習時,親眼看到年輕人拼命往城市跑,村莊只剩下老人和空屋,那種荒涼感讓人唏噓。
面積方面,西班牙號稱歐洲第四大國,總領土約50.6萬平方公里,比台灣大14倍還多!但別以為它只是一塊大陸,加那利群島和巴利阿里群島這些海外領地,就佔了不小比例。尤其加那利群島,雖然遠在非洲西岸,卻是旅遊熱點,人口密度比本土還高。地理分佈上,北部多山多雨,南部乾旱平坦,這直接影響了農業和居住模式。我有次在安達盧西亞騎單車,烈日下騎了兩小時,才懂為什麼古早人會選擇依水而居。現在氣候變遷加劇,南部缺水問題更嚴重,連橄欖園都開始萎縮。
深入點看,移民潮改變了人口版圖。過去十年,拉美和非洲移民湧入,像馬德里的烏塞拉區,幾乎成了小南美洲。這帶來經濟活力,卻也拉大貧富差距。我常去社區中心當志工,聽移民媽媽們聊找工作難、小孩適應問題,才發現數據背後的掙扎。加上人口老化,西班牙生育率跌破1.2,政府拼命推補貼政策,效果卻有限。未來呢?如果鄉村持續空洞化,城市負擔過重,生態壓力會爆表。或許該學學荷蘭的密集城市規劃,但西班牙人那種「慢活」哲學,又讓改革步履蹣跚。
走遍這個國家,我越來越覺得地理不是冷冰冰的數字。它像一本活歷史書,寫著戰爭、遷徙和氣候的印記。下次你來西班牙,別光追景點,試著去內陸小鎮住一晚,聽聽風聲裡的寂寥——那才是真實的歐洲邊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