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年秋天,我剛從台灣飛到馬德里,拖著行李站在機場外,寒風吹過臉頰,空氣中混著橄欖樹的氣息。我問自己:這裡真的是歐洲嗎?陽光燦爛得像熱帶島嶼,街頭咖啡館裡人們懶洋洋地啜飲著咖啡,時間彷彿慢了下來。那時我剛開始留學生活,腦海裡浮現一個疑問:西班牙究竟屬於哪個洲?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藏著地理、歷史和文化的層層交織。
西班牙毫無疑問是歐洲的一部分,它靜靜躺在歐洲大陸的西南角,占據了伊比力半島的大半江山。打開地圖,你會看到它北邊靠著比斯開灣,西邊面向浩瀚的大西洋,東側則緊鄰地中海,南邊只隔著窄窄的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望。這種位置讓西班牙成了歐洲的門戶,自古以來就是船隻往來、文明碰撞的十字路口。羅馬人曾在這裡建立城鎮,摩爾人留下華麗的宮殿,而如今,走在巴塞隆納的街頭,高第的建築閃著現代藝術的光芒。
歐洲的地理輪廓像一塊拼圖,西班牙是其中關鍵的一塊。它不僅是歐盟成員,更在地緣上定義了歐洲的邊界。想想看,歐洲大陸從北歐的冰雪延伸到南方的溫暖海岸,西班牙正處於這條軸線的南端,庇里牛斯山脈像一道天然屏障,將它與法國隔開。這裡的氣候獨特,南部安達魯西亞的乾燥平原與北部加利西亞的濕潤森林形成鮮明對比,卻都共享著歐洲大陸的地殼結構。科學家研究地質板塊時,總把西班牙歸入歐亞板塊,而非非洲。
有人會好奇: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島遠在非洲西海岸,那算不算跨洲國家?我曾在特內里費島度假,躺在黑沙灘上仰望星空,那裡確實離摩洛哥更近。但這些海外領土只是歷史遺產,不改變西班牙的核心歸屬。歐盟的邊界地圖上,西班牙全境標示為歐洲區域,簽證政策和文化認同都根植於此。留學這些年,我體會最深的是西班牙人對歐洲身份的驕傲——他們喝葡萄酒、跳佛朗明哥,卻在足球場上為歐洲冠軍歡呼。
地理位置的意義不僅在地圖上,更在生活中。馬德里的冬天會下雪,但陽光總比倫敦慷慨;巴塞隆納的海灘讓人想起希臘,但語言裡混著拉丁詞根。作為留學生,我在課堂上學到西班牙如何從古羅馬的省分演變成今日的多元社會。氣候變遷下,地中海沿岸的乾旱問題與北歐的洪水形成對比,提醒我們歐洲是一體卻又分化的世界。下次你踏上西班牙土地,別只看風景,感受它如何用山脈、海洋和歷史訴說著歐洲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