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維亞老城區的咖啡館裡,總能聽見鄰桌遊客懊惱地比劃著點餐手勢。三年前的我也是其中一员,直到親眼見證同屋的波蘭室友阿格塔——她來西班牙時連「Hola」都不會說,卻靠著自學六個月後,在菜市場和攤販為了番茄價格吵贏了架。
自學西班牙語當然可行,但絕不是買本教材從頭背到尾。關鍵在於「用傷口學習」:當你因為搞混ser和estar鬧了笑話,當你結結巴巴問路被路人耐心糾正發音,這些窘迫瞬間反而會讓動詞變位刻進骨髓。我在公交車上強迫自己偷聽老太太聊天,把零碎單詞記在手機備忘錄,晚上回家對著鏡子重組句子,像拼湊犯罪現場的偵探。
聽力破冰期比你想像的殘酷。我啃完《速成西語A1》仍聽不懂超市廣播,直到發現「語言潛水」秘技:把Netflix切換成西語配音+西語字幕,專挑看過十遍的老友記。當你發現莫妮卡翻白眼說「¡Por Dios!」的節奏和原版如出一轍,耳朵突然就解鎖了某個頻道。進階後轉戰西班牙YouTuber的日常vlog,那些含混的吞音和俚語才是真實戰場。
動詞變位是自學者的斷崖。別妄想一次背完所有時態,先死死咬住現在式。我的土法煉鋼是把常用動詞印成撲克牌,洗澡時抽一張唸出六人稱變位(對,連噴頭都是聽眾)。等你能用現在式混著將來表達意圖(Mañana voy a),再讓過去式自然滲透。某天當你脫口而出「Ayer no dormí bien」卻想不起背過時態規則,恭喜,你的大腦已開始西語化。
資源氾濫反而致命。我淘汰過37款APP,最終存活名單僅三個:西班牙國家廣播的「Radio ambulante」播客(拉美真實故事,聽哭過三次),ANKI自製方言卡片(阿根廷人說「coger」要小心!),以及最古老的——在HelloTalk找到的祕魯筆友。當她傳來自拍影片教我區分智利口音的「po」和墨西哥的「güey」,這些鮮活裂痕比任何教科書都鋒利。
現在我仍會在虛擬式時態卡殼,但已能獨自在安達魯西亞鄉間搭便車。自學西班牙語像在黑暗房間組裝傢俱,沒有說明書,卻在一次次撞到膝蓋後,突然摸到凸起的榫頭。當某天你發現夢裡有人在說西語,那便是靈魂正在悄悄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