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开车路过7855 Finch Ave W,我总会摇下车窗,让空气里飘着的烤鸭香钻进鼻子。这条街在多伦多西区扎根多年,像一张摊开的美食地图,密密麻麻标注着华人的乡愁和移民的足迹。我在这儿住了快十年,从学生时代挤巴士到现在带家人周末觅食,每一寸人行道都踩过无数遍。今天不聊大道理,就说说那些藏在街角巷尾的烟火气,还有怎么用最省心的法子穿梭其间。
先说吃吧。7855斜对面有家“老北方”,门脸不起眼,推门进去却像闯进东北姥姥的厨房。上周带儿子去,点了一锅酸菜白肉炖粉条,热腾腾的汤底浮着油花,酸菜脆生生地裹着肉香,儿子连喝三碗还嚷着加饭。老板老王是沈阳人,边擦桌子边唠嗑:“这酸菜俺自家腌的,加拿大买不着这味儿!”往西走五分钟,“金麒麟”茶餐厅的菠萝油是招牌,酥皮咔嚓一声裂开,黄油融成金黄的瀑布,配丝袜奶茶,苦甜平衡得像人生。要是馋东南亚风味,“Little Saigon”的牛肉河粉千万别错过,汤头熬足八小时,薄荷叶和青柠一挤,鲜得舌尖打颤——记得避开午市高峰,否则得站着等位。
交通上,这位置简直是枢纽中的枢纽。7855门口就是TTC的36路巴士站,蓝白车身咣当咣当跑得勤快,十分钟一班直达Finch地铁站。地铁绿线往东啃哧啃哧二十分钟到市中心,通勤族早上七点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但非高峰时段空位多。自驾的话,街后小巷有免费两小时停车位,不过周末抢手得像黑五特卖,我常停去“大统华超市”停车场——买颗白菜就能蹭三小时。骑车或步行更自在,人行道宽得能并排走三人,夏夜凉风吹着,路过糖水铺买碗杨枝甘露,边吃边晃悠回家。
为什么这片成了华人胃的圣地?八十年代移民潮涌来时,粤菜馆先扎了根,后来川湘味、东北炖、越南粉全挤进来,像一锅文化乱炖。十年前我初到多伦多,在“老四川”端过盘子,老板娘总念叨:“辣椒放多放少,看客人皱眉还是笑。”如今带老婆孩子回去吃,水煮鱼还是那个辣度,但店里挂起了智能点餐屏。便利的交通催生了这生态,巴士载来学生、打工族、老移民,下车直奔熟悉的招牌——吃饱了,乡愁就轻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