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chuck roast 中文,牛肩肉的慢炖方法与家常食谱指南 ...

chuck roast 中文,牛肩肉的慢炖方法与家常食谱指南

5 天前 评论(5)

記得第一次在美國超市看到chuck roast這個標籤時,心裡滿是疑惑,這不就是我們華人熟悉的牛肩肉嗎?那塊藏在牛肩胛骨的部位,肉質粗獷卻飽滿油脂,每次燉煮時,那股濃郁香氣總讓我想起老家廚房裡的記憶。說來有趣,小時候媽媽總愛用這塊肉來燉湯,她說它像個倔強的老友,得花時間慢慢馴服,才能釋放出深藏的甘甜。


牛肩肉啊,位置在牛的肩部,運動量大的區域讓肌肉纖維緊實,油脂分布不均勻,這正是它獨特之處。不像肋眼或菲力那樣細嫩,chuck roast的粗獷感反而適合長時間慢炖,讓膠質在高溫下融化,轉化成絲滑的湯汁。為什麼慢炖是它的絕配?因為這過程能軟化纖維,把那些硬邦邦的部分變成入口即化的驚喜,就像生活裡的磨練,熬過去才見真滋味。


慢炖的關鍵在於耐心,我常說這是個「與時間對話」的藝術。先選一塊新鮮的牛肩肉,帶點肥邊的更好,切塊後別急著下鍋。用鹽、黑胡椒和一點紅酒醃個半小時,讓味道滲透進去。接著,熱鍋加點橄欖油,把肉塊煎到金黃上色,這一步不能省,它鎖住肉汁,添上焦香層次。然後移入燉鍋,加入洋蔥、胡蘿蔔、芹菜這些基礎蔬菜,再倒進高湯或清水,水量剛好蓋過食材。開火後轉小火,蓋上鍋蓋,讓它咕嘟咕嘟地燉上至少三小時。溫度控制很重要,維持在攝氏90度左右,太高的話肉會變柴,太低則膠質出不來。中間偶爾攪拌一下,聞著那股漸漸濃郁的香氣,時間彷彿慢了下來。


家常食譜裡,我最愛的是「紅酒燉牛肩肉」,簡單卻有深度。取一斤牛肩肉切塊,醃好後煎香,加入切碎的洋蔥和大蒜炒軟。倒進一杯紅酒,讓它滾一下蒸發酒精,再加兩杯牛肉高湯、一勺番茄醬、幾片月桂葉。小火慢炖三小時後,肉質軟到能用叉子輕鬆分開。最後撒點新鮮迷迭香,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白飯,那濃稠的醬汁裹著肉塊,每一口都是溫暖的慰藉。這道菜在冬天特別受歡迎,家裡孩子總搶著吃,說它比餐廳的還夠味。


另一個變體是「中式蘿蔔燉牛肩湯」,更貼近華人胃口。牛肩肉切大塊,先川燙去血水,然後和滾刀切的蘿蔔、薑片一起下鍋。加水淹過,加點米酒和醬油調味,慢炖四小時。湯頭清甜中帶點濃郁,蘿蔔吸飽了肉的精華,軟爛入味。記得一次燉一大鍋,隔夜再熱,味道更融合。我常笑說,這食譜是從阿嬤那偷學來的,她總叮嚀:「火候要柔,心要靜」,燉出來的湯才有靈魂。


這些年,我失敗過不少次,有次急著開大火,肉變得像橡皮一樣硬,孩子們直皺眉。後來學會了,慢炖不是趕時間的活兒,它教會我放慢腳步,享受過程。現在每當燉上一鍋,廚房裡瀰漫的香氣總讓我想起那些溫馨時光。試試看吧,從選肉到上桌,每一步都是與食材的對話,你會發現,牛肩肉的魅力就在那份等待後的驚喜。


這個慢炖方法寫得好詳細,週末就來試試紅酒版本,期待成果!
請問如果沒有紅酒,能用其他東西替代嗎?家裡剛好缺貨。
我上次燉牛肩肉湯汁太稀了,有什麼技巧讓它更濃稠?
感謝分享中式食譜,蘿蔔燉湯聽起來超暖心,馬上收藏。
慢炖三小時會不會很耗瓦斯?有沒有省能源的小撇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榴莲独角兽

关注0

粉丝0

帖子710

最新动态